汪宗志介紹了包括球磨機、手套箱、塗布機等在內的一系列裝置之後便退出了實驗室,在一旁的辦公室等候。
吳奇和蘇立戴上全套防護服進入了實驗室。
蘇立雖然在電池領域從業多年,但實驗能力卻是沒有的,畢竟他的主要工作還是在運營方向上。
所以,實驗只能靠吳奇一個人來完成。
從汪宗志那得知,這個實驗室之前主要是在做鋰離子電池的研究,近幾年成立了鋰金屬電池研究專案後,才又進行了一次調整及裝置新增,所以顯得有些雜亂。
吳奇剛開始也是無頭蒼蠅般一通折騰,許久之後才進入狀態。
蘇立不知道,吳奇是在消化從汪宗志那複製來的實操技能和系統傳輸來的相關知識。
像鋰離子電池的基礎測試實驗少說也要花上大概一週的時間,主要時間都消耗在塗層材料製作、烘乾等基礎操作上。
系統提供的這份鋰硫金屬電池的製備要快捷許多,主要難點在銀奈米線結構的製備上。
但實驗的過程依舊繁瑣、製備環境要求也很高。
畢竟鋰金屬活性太強,沒有手套箱等製備裝置的配合,是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實驗成品的。
幸虧複製了汪宗志的實操能力,吳奇才能在戴著幾層手套的高純氬氣環境下完成一系列操作。
因為此次實驗的目的主要是測試吳奇構想的鋰硫金屬電池結構的效能究竟如何,所以一切從簡,選擇了相對簡單的扣式電池形式。
一系列操作做下來,吳奇額上掛著細密的汗珠,時間也到了傍晚。
由於吳奇的操作失誤,或者可能是汪宗志本身的實操能力有限的原因。
吳奇一次性做出來的六顆電池裡,失敗了一半。
不過有一顆成功,對吳奇來說已經足夠。
“4.7V,4.2V,4.9V...算是成功了。”
用萬能表分別測試了三個製作成功電池的電壓後,吳奇長舒一口氣。
“真的成功了...”
蘇立也看到了表上的數字,心頭一片火熱。
“接下來就是把電池放到電池測試系統上跑迴圈進行各項資料的測試了,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三天吧...”
吳奇在常溫培養箱的一個邊角里找了三個閒置通道,將三顆電池放入通道上的夾子裡設定引數後,實驗算是基本完成了。
電池的充放測試是比較慢的,需要迴圈上千次以上才能得到比較可信的資料。
這一點上吳奇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等待兩三天之後的結果了。
做完這一切,吳奇和蘇立走出實驗室。
向汪宗志交代了一聲之後,兩人離開實驗樓與等在樓下的沈璐瑤匯合。
“叔,聽母親說您剛剛回國?”
坐回車上,吳奇開口向蘇立詢問道。
“嗯,前幾天我已經辭去象國那邊的工作,準備回國發展。”
想到自己狼狽離開的場景,蘇立說實話心裡很不是滋味。
“那...您能來幫我把電池專案做起來嗎?
我對運營一竅不通,手底下那幾家公司也都是其他人在管著。”
吳奇知道蘇立的履歷,這是他急需的專業經理人。
如果有蘇立的幫助,那麼電池專案肯定可以迅速做出成績並創造可觀的收益。
自己一個人坐在前排開車的沈璐瑤聽到吳奇的話不由翻了個白眼暗罵:便宜老闆、甩手掌櫃。
“呵呵,怎麼著?還想著叔叔為你打工呢?”
面對吳奇渴望的眼神,蘇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開起了玩笑。
“叔,您再好好考慮考慮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