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八家公司吳奇就這樣全都甩給沈東去籌備了,自己只要在背後做相應的技術支援就可以了。
八家公司是以吳奇個人的名義技術入股的,海東那邊並沒有股份。
不過吳奇不可能就自己吃獨食,還是在自己的60%股份裡,每家都分出9%作為骨幹員工的獎勵股份。
海東現在全員都不再只是簡單的員工,經過吳奇的允許,都會被分派到新的八大公司幫忙參與最前期的公司籌備工作和日常管理。
之後根據每個人的表現再決定正式的工作安排和股份分配。
海東的技術部也得到了吳奇的技術培訓,尤其是李朔,更是八大新公司明面上的技術總監。
吳奇將一些從系統處學習來的相關先進技術有選擇地教授給了這些人,使得這些人在公司軟體和技術的運營上有了一定的處理能力。
這大大減輕了吳奇的工作量。
經過幾天的指導,將技術方面的工作安排到位後,吳奇再度恢復自由。
這幾天來,呂自在方面也沒有主動聯絡吳奇。
雖然任務還掛在那兒,吳奇也不著急,畢竟這任務也沒有時間限制。
目前手頭上有兩個事情亟待處理。
一個是給人工智慧小莫再搬個新家,之前花萬把塊給小莫買的臺式電腦的配置已經算是相當好的了。
但那是針對個人算好,對於具備成長性的小莫而言,電腦的配置還是弱了。
小莫初期的進步有些緩慢,雖然每天自網際網路上載入眾多資訊學習,但收效甚微。
處理器跟不上是一回事,網路上虛假冗長的無效資訊也太多。
小莫現在分辨真偽、效率學習的能力還很弱。
不過這方面吳奇其實也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
除非能得到那些研發人工智慧的公司、實驗室編輯的資料庫參照,或許能加快小莫的成長。
這也不是吳奇現在能搞到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小莫找個更好用的軀殼,這樣小莫才能更快的幫上自己。
另外還有就是鋰電池圖紙的事情。
吳奇打算收購一個做鋰電池的公司,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效率更高。
只是如果自己去找,那不知道要找到猴年馬月去了。
他對電池行業可以說是一點都不瞭解。
得找個人幫忙,而且要是能信得過的。
收購電池公司可不是小事情,吳奇還擔心自己這一個億到底夠不夠。
想到這裡,吳奇覺得自己身邊少個人。
少個可以幫自己分析利弊,幫自己處理瑣事的好幫手。
雖然自己名義上有個秘書沈璐瑤,但沈璐瑤畢竟還是太年輕了,未必比自己懂得多。
原先自己的想法是以後靠小莫手機資料,幫忙分析。
可小莫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有能力幫助自己...
找誰呢,吳奇在家裡來回踱步,思索著自己可以尋求幫助的物件。
很遺憾,他的身邊貌似沒有這麼厲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