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虎妞有喜起,他媳婦這個當婆婆好的啊,隔三差五請人家上門瞅瞅不說,等孩子生了更是不忘給重禮。
人家婆媳不看一個夫家一個族裡的,光看禮都樂意上門。況且這回陳穩婆姑嫂都在,還答應指點人家婆媳了。
要知道陳穩婆姑嫂兩人可不是一般村子穩婆,不單單會祖傳的接生手藝,她們還精通婦人產前產後調理。
就是沒聽說過來自江南的陳穩婆名頭,看架勢都可想而知。她們姑嫂兩人要指點的話,人家婆媳哪會不動心,
就像董大夫見妻侄宋大夫來了,可不就還讓他家二郎要跟宋大夫學啥來著,圖得就是想他家二郎醫術再好些啊。
“你堂奶奶手藝就不是你嬸子能比的,我早前生你大哥那會兒,你爹就說過你堂奶奶手藝比她婆婆還好。
她們家歷來都是婆婆傳長媳手藝,你堂奶奶還是童養媳,她不光學的年頭長,好像還是天生的吃這一碗飯。
聽說你這一輩堂兄弟好像個個都是她婆婆在邊上瞅著,讓她動手接生的,是不是這樣子,孩子爹?”
誰知道,說都這麼說,更誇大的說法還有隻要她動手接生,個個孩子都順順當當生下來,不要誰信的。
也就周大牛老兩口實實在在懷幾個孩子都順溜得把孩子生下來了,像孩子大奶奶就生過一個死胎。
他都還記得大伯孃生那個孩子的時候差點沒命,也是打從生那個最小的孩子難產,至那以後沒懷上了。
但這事兒能說出口?太晦氣了!顧二柱不管心裡怎麼想的,腦袋點得飛快,“是這樣子,她接生的孩子最多。
但要說她手藝比陳穩婆姑嫂倆人更好,說笑了,人家才是正兒八經的祖傳手藝,還不是一家,還是兩家祖傳手藝。
像陳穩婆她那嫂子,就是和咱們一道回來的那個穩婆,你不是知道她在京城都沒閒著,老有人請她上門接生了。
給的紅封還不少,聽說最少給的都有十個銀錠,是十兩銀子的銀錠,就這,她不樂意出門去接生了。”
“不是不樂意,說是她家有規矩,要從頭到尾,最少要三個月起照看著才接生,差不多就是要臨產了讓她去,她不想去。”
顧文軒聽明白他娘什麼意思了,快要生了才被請過去,孕婦前面什麼情況都不知,風險自然更大,所以人家不樂意接生。
再一個原因,“多少還是快臨產了再去,擔心無意間被捲入京城那些權貴人家後院陰私,所以更不想去了?”
劉氏不得不承認老兒子說中了要點,別說穩婆,就是御醫,有銀子拿也要有命花,否則林大夫之前何必離京避到青州府。
“管她呢,反正她來了,更有利三丫就行了。”劉氏一語帶過,指著八仙桌上鋪滿的紙張,“你們爺倆談妥了?”
“差不多了。”顧二柱飛快接過話茬子,“上面都寫的標的清清楚楚,我有看不懂的哪兒不是還有你。”
劉氏不由笑了,“這麼說來,我還是很有用的了。還有啥事兒?有,快說,不急的話,先去忙你的。
我和你爹有事會派人去喊你,快回去,搞不好大江這會兒都在你那頭等你了,午膳就不用跑我這兒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