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來得及,大江的親事兒也是大事。等這頭整妥,回去也好安心,剛好我這頭還相中了一個鋪子。”
看似話趕話的,顧二柱便趁此時和常青提起顧大華白天看中的鋪子,也提起了這處鋪子還帶住家的院子。
當著常青長子的面,他也沒隱瞞地說了明明這趟剛入手四個鋪子,其中有兩個鋪子就在外城,為何還在外城購置鋪子。
他直言了當的便說了這次鋪子和其它鋪子不一樣,真要哪天有個想躲災避到京城的話,皇城這邊住著是安心,但不適合他一家人擠這裡面,哪怕他家六郎中舉,還是不妥當,只有外城更合適。
常青聽了顧二柱這一番話,相比起他長子,聽多他家姑娘時常提起看天吃飯要多囤糧,他倒更能理解顧二柱顧慮什麼。
皇城這處宅子周圍是皇族府邸多,住裡面就算發生天災人禍也比外城安全,但真有什麼大難臨頭更糟糕。
到了一定時候,被推出去擋災擋禍的絕不會是王爺公主,還不如避到外城自在,城外還有別院莊子,進退皆自如。
再想到他家姑娘榆園建的院牆高度和厚度,還有如今被作坊圍起來的村口,他不由想起他家姑娘還像足了他家郡主。
若不是先有他家郡主深謀遠慮,早早明的暗的佈局了好幾處藏身之地,即使縣主有高老夫人從中相助,少爺也很難避到揚州府。
至於這些為何不是顧二柱想出來的主意,有了不短日子接觸,常青自認還是比較瞭解他家姑娘這位公爹。
——為人確實精明。
從他最初為了他四弟能順利娶鎮上方家姑娘進門,而立下的公中不得動用兒媳嫁妝這條家規上便可見一斑。
但也因這份精明,他也極少插手他家姑娘產業,尤其涉及到錢財一事上,這位更是恨不得遠離三尺。
用這位的話來說,他有兩個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更怕自個哪天犯糊塗了,也整出偏心眼的事兒。
他就親眼目睹將村口圍起來的兩個作坊和兩排平房一事上,這位就什麼都隨孩子說了算,最多問一聲當真定下了?
他家姑娘一個點頭,這位好公爹也就時常過去瞅瞅有沒有誰偷懶耍滑頭,讓他老兒子小兩口多花冤枉錢了。
再多的,這位就是一直和外人強調這是他家三丫和人合夥的作坊,生怕不宣告以後大兒媳和她孃家會鬧騰一樣。
他家姑娘眼光確實不錯,夫家雖說總有四六不著的老人令人不耐煩,但目前為止公公婆婆大伯子妯娌小姑子的為人當真沒話說。
尤其姑爺,找的實在太合適了。
憑姑爺如今稀罕姑娘的那個勁頭,要是趕不上姑娘生產之前抵達,再有林大夫在,想來應該不會有事的。
“……等三丫大嫂生了,咱們再趕回去都來得及,你犯不著先回去,倒是接下來,懷安你多帶他出去轉轉。
要不出岔子的話,大華他會隨同海哥兒和江哥兒他們兩兄弟一道去江南,你抽空多給他講講那頭有啥人情世故不一樣。
雖說有你弟在那頭,他去那頭沒啥好擔心,但你弟也忙著一攤子事兒,還不定在揚州府待著,還要隔三差五在外頭忙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