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辯點點頭,隨即命人帶張鉉手下前去休息,他又走回北城牆,注視遠方的賊軍,賊軍暫時還沒有攻城,估計盧明月也得到了張鉉率軍抵達的情報,正在積極應對。
這時王辯已經漸漸冷靜下來,他意識到張鉉來得太快,從自己派人去求救,五天後張鉉便殺到了黎陽倉,這個速度遠遠超過他的計劃,他以為至少十天後張鉉才能抵達,難道張鉉已經準備出兵了嗎?
事實上,王辯向張鉉求救的決定很勉強,他也知道張鉉有經營北海郡的野心,一旦張鉉率軍擊敗盧明月,那張鉉很可能也會圖謀黎陽倉的糧草物資。
這時,王辯回頭向自己派出的信使招了招手,信使連忙上前,王辯問道:“你是在哪裡遇到張鉉的軍隊?”
“卑職是在清河郡遇到張將軍,那時他大軍已經集結就緒。”
王辯若有所悟,又問道:“從你把我的信給他,到他率軍出兵,中間隔了多少時間?”
“大約只隔了一個時辰,青州軍的糧草戰船皆已準備就緒,張將軍交代了青州防禦,便立刻率軍出發,一路疾速行軍,幾乎晝夜不停,三天便趕到了檀淵縣,他目前在檀淵縣建立了後勤基地。”
王辯心中已經明白,張鉉早就準備出擊了,就是等待自己的求援信,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出兵,看來此人果然名不虛傳,謀定而後動。
王辯沉思良久,這件事他覺得有必要向洛陽彙報,如果洛陽還是不管,那張鉉奪取了黎陽倉,那就與自己無關了。
想到這,他對信使道:“你再辛苦跑一趟洛陽,替我送封信給光祿大夫段達,我馬上寫信,你即刻出發!”
........
盧明月的大軍就駐紮在黎陽倉北面十里外的曠野裡,他糧草後勤在內黃縣,因為填河較急,便沒有把糧草物資運到大營內,內黃縣那邊由他的軍師姚鎧坐鎮。
就在盧明月準備大舉攻城之時,他忽然接到了姚鎧從內黃縣送來的急報,駐紮在黃河邊的一支軍隊發現了正沿黃河殺來的青州大軍,目前青州軍已抵達檀淵縣。
這個訊息令盧明月大吃一驚,他立刻下令暫停攻城,同時派出數支探子騎兵隊,前去檀淵縣探查青州軍的情報。
張鉉大軍的突來殺到令盧明月一陣心煩意亂,但也同時勾起了他內心深處的仇恨,他知道自己遲早和張鉉要決一死戰,卻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
張鉉的幾萬大軍就在他六十里外,一天時間便可殺到,這讓盧明月感到左右為難,是繼續攻打黎陽倉,還是先和張鉉決戰?
夜晚,盧明月負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顯得十分心事重重,他在等探子的情報,如果說他不害怕張鉉,那也是假話,他覺得自己比誰都瞭解張鉉此人,在張鉉還沒有發跡之時他就和張鉉打過交道,尤其張鉉在救盧清時所表現出的勇略,讓他至今難忘。
至於張鉉後來掃蕩山東群匪,滅張金稱、高開道,打得杜伏威魂飛魄散,這些傳遍天下的事蹟他同樣也很清楚,所以當他聽說張鉉的刀鋒指向自己時,他的雙股一陣戰慄,沒想到張鉉的目標這麼快就對準了自己。
其實盧明月心裡也明白,這一年他的擴張太快,幾乎佔領了半個河北,河北的各大勢力都已不能容忍自己,就算張鉉不動自己,竇建德、渤海會甚至羅藝也會向自己發難,這次攻打黎陽倉恐怕就是觸犯了張鉉的利益。
關鍵是現在該怎麼辦?是真的調集兵力和張鉉決一死戰,還是暫時放棄黎陽倉北撤,盧明月一時拿不定主意。
這時,帳外有親兵稟報:“啟稟大王,探子有訊息傳來。”
盧明月精神一振,立刻令道:“速讓他進來彙報。”
片刻,一名探子校尉快步走進大帳,單膝跪下行禮道:“啟稟大王,卑職剛從檀淵縣趕來!”
“快說,青州軍的情況如何,張鉉親自來了嗎?”
“啟稟大王,張鉉確實率領到來,青州軍水陸並進,岸上有兩萬軍隊,黃河中大概有三十幾艘千石貨船。”
“才兩萬軍隊?”
這個數字讓盧明月稍稍鬆了口氣,他去年就知道張鉉有三萬精兵,如果張鉉率領兩萬軍隊到來,那也符合常理,率兩萬軍隊出征,留一萬軍隊守青州六郡,只是他還是有點不放心,盧明月又問道:“他們軍營中可有大量糧草?”
“回稟大王,軍營中沒有糧草,隋軍都是輕裝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