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朝時間格外長,直到中午前才告一段落,太子張廷被侍衛送回內宮,準備下午的讀書,張鉉則回到了天閣,也就是他的御書房,剛到御書房,御史大夫虞世南和軍機臺長史房玄齡已經先一步在天閣等候他了。
這兩人都是張鉉準備提拔為相國之人,雖然房玄齡的資歷略淺,但他有軍方的背景,實際是代表軍方入閣,所以他為新相的勢頭相當強盛,完全彌補了資歷不足的缺陷。
“皇帝陛下駕到!”
隨著侍衛一聲高喝,虞世南和房玄齡同時站起身,房玄齡笑道:“我可以再等一會兒,虞大夫有事先見天子吧!”
“可房長史先來。”
“這個應該沒有什麼先來後到吧!我等等無妨。”
虞世南呵呵一笑,“那我就不客氣了。”
這時,張鉉走上了旋梯,兩人上前躬身施禮,“參見陛下!”
張鉉微微一笑,“我還以為自己走得快,沒想到兩位更快,請上三樓一敘。”
房玄齡笑道:“微臣再等片刻,讓虞大夫先見陛下。”
張鉉點點頭,快步向三樓走去,不多時,他進了議事堂,虞世南也跟了進來,張鉉擺了擺手,“虞大夫請坐下說話。”
第一屆相國的任期將在九月底結束,還有兩個月時間,虞世南目前還是繼續擔任御史大夫之職,負責監察百官並勸諫天子,張鉉笑問道:“今天大朝感覺如何?”
虞世南由衷地讚道:“這種百官議政局面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了,上至一品太尉,下至七品員外郎,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看得出大家都很認真,尤其討論鹽法之時,爭論之激烈,見解之深透,令人歎為觀止,這種議事非常有利於凝聚百官的共識,相信這部鹽法出臺後會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坦率地說,微臣覺得這要比紫微閣相國議事效果要好,當然,紫微閣是相國議事,也不能過於削弱。”
張鉉點點頭,大朝議事已漸漸成為共識,虞世南也毫不掩飾地誇讚他,不過虞世南在最後也提醒自己,不能用大朝議事來取代相國議事,張鉉當然明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事實上,大朝議事之所以深受百官歡迎,就在於張鉉把一部分相權分解給了百官,讓百官們都嚐到了做相國的滋味,當然深受歡迎。
但這絕不是張鉉一時興起,這是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他首先削弱了君主的政務權,除了重大或者緊急政務,一般張鉉基本上不過問了,但這無疑使相權得到急劇提升,這就會形成一個小小決策集團,權力過於集中也未必是好事,所以用大朝和中朝來分薄相國的權力,這也是自古以來的帝王手段。
關鍵是要制度化,用制度將權力分配明確下來,哪些事情屬於相國議事,哪些事情要大朝議事,哪些事情要中朝議事,哪些事情需要帝王決策,然後由哪個機構來決定分類,把這些細節決定下來,制度就形成了。
這是張鉉下一步要考慮的事情,他準備用三到五年時間來逐漸完善權力分配製度,然後用立鐵碑的形勢固定下來,告誡後世子孫必須遵守。
張鉉笑了笑便問道:“虞大夫有什麼事嗎?”
虞世南取出一份奏卷,呈給張鉉道:“這是徐州和青州兩地的監察報告,雖然總的情況還算可以,但區域性問題依舊很突出,幾乎每個郡甚至每個縣都有問題。”
御史臺和軍機臺都是直接向天子彙報,獨立於朝廷,紫微閣是看不到御史臺的報告,張鉉展開報告大致看了看問道:“問題出在哪裡?”
“回稟陛下,問題就出在之前我們擔心的義倉上,賬目混亂,難以核對,農民手中的底單要遠遠多於倉庫的存單,一旦發生饑荒,農民兌不到糧食,就會發生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