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象笑了,“殿下,這時候可沒有什麼奸商,他們背後可不是一般人啊!”
王玄應頓時醒悟,洛陽的糧食可不就是被大伯控制的嗎?他頓時洩了氣,點點頭道:“好吧!多謝相國指點,我們先去御書房。”
“剛才關於王莽的典故,殿下可千萬別在聖上面前提及!”崔文象又囑咐他道。
“這個我明白,我不會提及此事。”
兩人一邊說,一邊快步向御書房走去........
王世充在部署完進攻荊州的戰局後便返回了洛陽,他不可能一直呆在南陽,洛陽還需要他回來坐鎮。
剛回到洛陽,一連串的好訊息便接踵而來,鄭軍攻佔襄陽郡,鄭軍攻佔竟陵郡,鄭軍攻進南郡,正在圍攻南郡,但沒過幾天,便傳來了唐軍兵分兩路進攻弘農郡和淅陽郡的訊息。
這頓時讓王世充慌了手腳,要知道他一共只有十五萬軍隊,五萬大軍南下荊州,三萬軍隊駐紮淅陽,還有三萬軍隊分別駐紮在南陽、淯陽、淮安、襄城和滎陽五郡,河南府只剩下四萬大軍,這裡面還包括兩萬御林軍,而這四萬大軍又各有五千軍隊駐守函谷關和虎牢關,真正守洛陽城的軍隊只有一萬人,就算把兩萬御林軍派上城也只有三萬人,兵力捉肘見衣襟。
寬大的御書房內站了十幾名重臣和大將,王世充臉色陰沉,對眾人道:“朕剛剛得到訊息,弘農郡已經投降唐朝,屈突通的三萬大軍殺到了澠池縣,正繼續向洛陽方向殺來,不過速度已經放慢,淅陽郡那邊形勢也十分嚴峻,儘管我們的軍隊頑強抵抗,但三萬守軍擋不住李世民的七萬大軍進攻,已經三戰三敗,軍隊損失慘重,目前退守均陽縣,朕已下令圍攻江陵的大軍北撤,大家都談談應對之策吧!”
御書房內鴉雀無聲,半晌,王世惲躬身道:“陛下,現在看不出唐軍的真實意圖,他們究竟是想逼我們退出荊州,還是想直接對我們發動戰爭,現在還難以預料,微臣認為,襄陽和江陵還控制在唐朝手中,江夏也有數萬重兵,唐朝未必肯輕易放棄荊州,微臣覺得唐朝的真正目的是打通南襄道,將關中和荊州連為一片。”
“那又怎麼理解唐軍攻佔弘農郡,現在大軍正殺向洛陽?”王世充又問道。
“陛下,李世民的七萬大軍才是主力,屈突通的只有三萬軍隊,憑這三萬軍隊是無法攻下洛陽,他應該是牽制我們軍隊南下,否則無法解釋他的軍隊會忽然放緩。”
這時,相國段達也道:“陛下,微臣也支援王相國的意見,唐軍目標還是荊州,從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看出來。”
“什麼細節?”王世充問道。
段達走到地圖前,用木杆指向淅陽郡的內鄉縣道:“如果唐軍的目標是我們,那麼李世民在拿下內鄉縣後,應該分兵一路向東進入南陽郡的菊潭縣,直接抄南陽郡的後路,但李世民沒有這樣做,依舊向均陽縣方向進攻,那明顯是襄陽方向,微臣由此可以談斷,唐軍的目標依舊是荊州,而不是我們。”
王世惲和段達的分析讓王世充稍稍心定,他又問太子王玄應道:“太子的看法呢?”
王玄應以為父皇召集大家是商議糧價暴漲之事,結果父皇根本不關心這種事情,一心只考慮軍隊部署,這讓王玄應既暗暗鬆口氣,但同時也有一絲失落,民生也很重要,父皇卻一點也不在意。
王玄應只得躬身道:“兒臣認為,無論唐軍的目標是否為洛陽,洛陽的兵力都太少,兒臣建議增加洛陽守軍,同時將洛口倉的糧食全部運回洛陽。”
王世充點點頭,太子的建議說到他的心坎上了,他沉思片刻道:“太子說得對,無論如何,洛陽守軍還是太少,朕打算將滎陽郡和襄城郡的兩萬守軍調回洛陽,只留虎牢關的五千軍隊,同時將洛口倉的八十萬石存糧全部運回洛陽,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左衛大將軍兼兵部尚書雲定興立刻讚道:“陛下高見!”
眾人紛紛表態,支援王世充的方案,王世充點點頭,“那就這樣決定了,放鬆滎陽郡的控制,集中兵力防禦洛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