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成的三千騎兵在距離夷道縣約兩百里外的枝江縣渡過了長江,他們沒有有縣城渡江,那樣會被很多人發現,難保這裡沒有唐軍的眼線。
幾名隋軍士兵扮作商人花高價買了兩艘五百石的渡船,將渡船開到枝江縣以西約三十里的一處廢棄渡口,三千騎兵在這裡趁夜色掩護渡過了長江。
劉蘭成和他的軍隊對偷襲之道已有豐富的經驗,他們知道偷襲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出擊隱秘和周密策劃。
三千騎兵繼續向西進發,在距離夷道縣還有數十里的一處山谷內隱藏起來,等待前去打探訊息的斥候回來報告。
山谷內有一處乾燥的山洞,是獵人的休息之處,現在臨時改為內衛軍的指揮所,在山洞內一塊平整的地面上,劉蘭成用石塊擺出了夷道縣的大致分佈圖,對兩名副將李客師和張厲道:“根據初步得到的情報,夷道縣駐紮了兩萬唐軍,其中一萬五千人駐紮在北岸。”
劉蘭成在北岸放下一塊大石,笑道:“這就是北大營,扼守住了西去夷陵縣的必經之道,也是三峽道的第一條防禦線。”
劉蘭成又撿了一塊較小的石頭放在另一端的南岸,“這就是南大營了,有五千駐軍,他們的任務是防禦清江道,雖然中原軍隊從清江道進入巴郡的記載不多,但這畢竟也是一條入蜀通道,所以唐軍也要加強防禦,據我所知,防禦清江道的唐軍共有八千人,除了夷道線五千人外,還有在清江郡駐軍三千,為第二重防禦。”
說到這裡,劉蘭成這才低聲對李客師和張厲道:“大帥這次特地交代我兩個任務,一個是摧毀夷道縣的唐軍戰船,另一個便是探路。”
“探路?”
李客師和張厲對望一眼,異口同聲問道:“探什麼路?”
劉蘭成笑了笑,“當然是探入蜀之路!”
“將軍是指清江道?”李客師有點明白過來了。
劉蘭成點點頭,“我打算派最精銳的三百名兄弟探查清江道,尋找入蜀之道,不知兩位將軍可有意向。”
李客師和張厲幾乎是同時表態願意率軍前往,李客師有點急了,對張厲道:“上次就說好的,下一次行動歸我,怎麼又要跟我搶?”
張厲自知理虧,便陪笑央求道:“賢弟,這次就讓給我吧!保證下次我連讓你三次。”
“不行!這一次我必須去,下次我們再商量。”
張厲還想再求,劉蘭成笑著擺擺手,“這次就讓客師去吧!要不然他會一直耿耿於懷,我們都別想安生了。”
張厲無奈,只得答應了,李客師大喜,對張厲抱拳道:“多謝兄長相讓,小弟銘記於心。”
“好了,我們再繼續說正事。”
劉蘭成又將話題轉回了夷道縣,這時,張厲沉吟一下道:“剛才我就有一個疑問,唐軍在南岸部署了五千軍隊,這五千軍隊究竟是防禦清江道,還是保衛戰船?”
劉蘭成點點頭,“問題就在這裡,唐軍之所以沒有把戰船放在北岸,就是因為北岸沒有碼頭,戰船肯定是在南岸,而唐軍兩萬水師卻在夷陵縣,而不在夷道縣,將水師和戰船分開,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詭異之事,但大帥已經指明瞭原因,這兩萬水師都是降兵,而蕭銑目前還在中都,所以唐朝對這兩萬剛剛才投降的水師並不放心,需要對他們進行至少一年的重新整編訓練,才可能徹底消化這支水軍,把水軍和戰船分開也就是必然之舉了。”
劉蘭成話題一轉又道:“既然南岸的五千守軍並非水軍,那麼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防禦清江道,戰船的防禦必然不會嚴密,這只是我的推測,等斥候回來便知道了。”
話音剛落,洞外便傳來士兵的稟報,“將軍,去探查情況的弟兄回來了。”
劉蘭成大喜,連忙吩咐道:“速讓他們進來!”
片刻,一名斥候旅帥快步走了進來,他單膝跪下行一禮,“參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