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鉉沉吟一下又道:“除惡報仇只是解一時之快,但我更關心吳郡的長久之道,郡丞可能教我?”
蔣元超笑了笑,“一般而言,士族是一方維穩的重要力量,吳郡士族之盛,無非陸氏、顧氏和沈氏,殿下安撫好三家,至少可保吳郡二十年無恙。”
“可這也才二十年。”
“正是,籠絡士族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之策,如果殿下要治本,還必須從民生入手,如果人人都能安居樂業,那誰又會造反?殿下,治理一方,治吏先行。“
張鉉點了點頭,蔣元超一番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尤其‘治理一方,治吏先行’這八個字可謂金玉之言。
張鉉笑問道:“郡丞覺得李百藥其人如何?”
蔣元超搖搖頭,“微臣不敢妄評他人,懇請殿下不要讓微臣為難。”
“就說這一次。”
在張鉉的一再堅持下,蔣元超只得說:“雖然他本人並未作惡,吳郡人也認為他是因母親而被脅迫,忠孝難以兩全,但成為孟海公的相國這件事本身卻是他人生的汙點,對他一生都會有影響。”
蔣元超語氣中充滿了對李百藥的不屑,李百藥被孟海公任命為相國導致他母親含恨去世,他縱然天天泡在酒罈中,縱然自責和悔恨,但也難以挽回他德行上的汙點。
“如果我讓他為吳郡太守,郡丞覺得可行嗎?”
蔣元超一怔,躊躇片刻道:“李百藥在吳郡民眾享有很高的聲望,加之他母親便是沈堅的姑母,籠絡吳中三大世家他完全能勝任,如果殿下只是想維持吳郡的穩定,李百藥確實是最好的太守人選。”
張鉉聽出了弦外之音,便笑問道:“郡丞意思是說,李百藥並不是合格的太守?”
“微臣不願評論同僚,但微臣既然說了,就要據實相告,李百藥的優勢在於制詔,他所制詔書措辭委婉而不失犀利,說服力極強,既能彰顯聖意,又能使州縣部寺心服口服,可謂天縱之才,所以他深得文帝信賴,開皇十年之後,文帝詔書十之八九都出自他之手。
但如果讓他為太守,他既不會下田勸農,也不會深入瞭解民間疾苦,而只會走世家路線,治標而不治本,微臣認為讓他治理地方,無異於讓農夫行獵,讓樵夫打鐵,吳郡不出五年,必然民怨沸騰,這只是微臣一家之言,殿下自斟。”
“可是他從未在地方為官,郡丞又如何知道?”
“啟稟殿下,李百藥雖然是因為太子楊勇一案而被貶黜,但他離京後還是做了三年晉陵縣令,因治下兼併土地嚴重而被彈劾,由此被罷官免職,微臣正是根據他這三年的所作所為來評判其人。”
張鉉這才恍然,起身拱手笑道:“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並沒有打算讓李百藥為吳郡太守,而是想讓他在江南行臺任職,既然他有制詔天才,那就要人盡其才,讓他去中都任職,離開江南對他也是有好處,至於吳郡太守,我其實是想讓蔣郡丞來出任,郡丞可願意?”
蔣元超一躬到地,“殿下不嫌微臣才疏學淺,微臣一定會盡全力而為,讓吳郡民眾安居樂業。”
......
張鉉剛剛回到大營,房玄齡立刻迎了出來,“殿下,孟海公有動靜了。”
“他們要撤軍了嗎?”
“暫時看不出他們的用意,但根據斥候觀察,城內軍隊應該在集結了。”
兩人快步走進大帳,張鉉來到了沙盤前,這是他逐漸養成的一個習慣,他喜歡在沙盤前商談軍事,就算談論的內容和地圖無關,他也會不自覺地走到沙盤前。
“孟海公現在還有多少軍隊?”張鉉注視著沙盤問道。
沙盤上很多城池都插著各種標識,有小三角旗,有小木牌,還有小銅牌,代表著各種意思,比如黑色三角旗上寫的數字就代表城中兵力,木牌上數字就代表城中人口,而銅牌上的數字則代表城池的周長,城牆寬厚等等,但如果是一面白色的方旗,上面沒有任何數字,則表示暫無情報。
張鉉見吳郡、餘杭郡和會稽郡的很多城池都有黑色小三角旗,這就表示孟海公的兵力絕不止吳縣一處,這讓他心中有點疑惑。
“啟稟殿下,目前吳郡的兵力有七萬人左右,全部集中在吳縣,餘杭郡在錢唐和富陽兩地有駐軍,但人數不多,不超過五千人,會稽郡是他的老巢,在會稽、諸暨、句章等地都有駐軍,總人數大概兩萬左右,另外在永嘉郡的臨海縣,在東陽郡的永康縣也有少量駐軍,微臣初步統計過,孟海公現在的兵力大概有十萬人左右。”
張鉉指了指錢塘江道:“這裡是整個江南戰役的關鍵之處,如果讓孟海公過了錢塘江,他就會繼續向南逃竄,我們就很難徹底剿滅他了,所以無論如何,我們絕不能讓孟海公逃過錢塘江。”
說到這,張鉉又問道:“周猛有訊息嗎?”
“暫時還沒有訊息,不過從時間上算,他現在應該抵達錢塘縣了。”
張鉉眉頭一皺,“錢塘縣那邊有多少賊軍?”
“大概兩千人左右。”
房玄齡明白張鉉的擔心,笑道:“江南運河是從城外注入錢塘江,周猛是個謹慎之人,他不會讓守城賊軍發現船隊,請殿下放心!”
張鉉緩緩點頭,“他的任務至關重要,希望他不要讓我失望。”
.........
夜幕悄然降臨,吳縣北城門大開,一支萬餘人的軍隊從城內浩浩蕩蕩殺了出去,向駐紮在的陸墓鎮的隋軍大營進發,這支賊軍的主將叫做洪仁濤,原是會稽縣的一名屠夫,長得身材雄偉,十分彪悍,使一柄八十斤重的長柄銅錘,他同時也是孟海公的心腹,按照毛文深的計策,他負責掩護孟海公主力南撤。
就在洪仁濤率軍離開北城門不久,孟海公的兒子孟義便率領數百騎兵向南疾奔而去,他的任務是在錢塘江進行浮橋準備,孟海公公開說要在吳郡和隋軍決戰,但那也只是說說而已,壯壯軍威,實際上他只想立刻撤過錢塘江,拒錢塘江而守,他是想在錢塘江和隋軍決戰,即使敗了,他也能立刻向南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