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大軍目前已從彭城郡南退到譙縣一帶,但依然有糧船陸陸續續向北運輸糧食,裴行儼便索性將一萬騎兵分成三隊,由三名虎賁郎將羅成、邵翊明和趙亮各率三千騎兵在長達千里的淮河北岸搜尋杜伏威的糧船。
羅成率騎兵一路奔行了一百餘里,騎兵們著實有點疲憊了,羅成便下令軍隊在樹林裡暫時休息一個時辰。
但對於羅成而言,現在最要緊的是補充戰馬草料,每個士兵都帶有草料袋,基本上都已見底,他們必須在天黑前找到戰馬的草料,一片草場也行,或者幾船草料,但他們奔行了一百五十餘里,始終找不到一片合適的草場,戰馬只能啃啃河邊的一點青草,但對於三千匹戰馬而言,這點青草只是車水杯新,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這讓初次領兵的羅成心急如焚,同時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羅成坐在一塊大石上研究地圖,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從縣城裡面搞到草料,按照大隋制度,每座縣城一般都會有草料倉庫,但羅成走了幾個縣城,草料都被杜伏威搶先徵用了,現在只能在臨渙縣再碰碰運氣。
就在羅成心急如焚之時,遠處幾名騎兵疾奔而來,老遠便大喊:“將軍,好訊息!”
羅成精神一振,好訊息就意味著縣城有草料,他幾名迎上前問道:“什麼好訊息?”
騎兵翻身下馬,快步走上前單膝跪下行禮,“啟稟將軍,我們在臨渙縣糧倉內發現了上萬斤黑豆粉。”
羅成大喜過望,居然是黑豆,簡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雖然只是豆粉,但蒸熟了一樣是戰馬的美味佳餚。
他立刻令道:“立刻出發,去臨渙縣!”
聽說找到了黑豆,士兵們格外精神抖擻,又重新上馬向三十里外的臨渙縣奔去。
臨渙縣是一座小縣,因緊靠渙水而得名,城牆周長只有十里,縣城人口不足千戶,全城居民以種糧捕魚為生,也沒有什麼商業,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平靜小縣。
三千騎兵到來似乎嚇壞了城中的居民,家家關門閉戶,大街上冷冷清清,看不見一個行人,這時,縣令和縣丞匆匆來到縣城大門前,跪下行禮,“臨渙縣令趙城、縣丞汪羽參見將軍!”
羅成笑道:“縣令請免禮,在下羅成,隋軍騎兵虎賁郎將。”
“將軍莫非就是幽州羅都督的公子?”旁邊縣丞驚喜地問道。
“正是!”
“難怪公子有點眼熟,下官十年前在盧氏家學讀書,曾見過公子,那時公子還年幼。”
趙縣令重重咳嗽一聲,“汪縣丞,現在不是談私事之時!”
汪縣丞立刻不吭聲了,此時羅成也沒有心思敘舊,他又繼續問道:“我聽士兵說,貴縣有一批黑豆,是這樣嗎?”
趙縣令躬身道:“回稟將軍,確實有一批黑豆,去年中原大旱,我們救災後剩下了部分黑豆,大約有一萬兩千斤,但為了儲存方便,我們已全部將它磨成豆粉。”
羅成連忙道:“豆粉無妨,能否將它借我們,我們戰馬急需飼料。”
趙縣令想了想道:“當然可以資助將軍,但能否在將來償還時,將它們折算成小麥。”
羅成大喜,“那我們一言為定。”
趙縣令隨即訓斥縣丞道:“你去安排士兵休息,我帶羅將軍去倉庫,盡心做事,不要整天想著拉關係找空子,聽見了嗎?”
汪縣丞唯唯諾諾答應了,趙縣令又對羅成施一禮,“將軍請跟我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