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探子氣喘吁吁道:“啟稟楚公,隋軍大營就是原來的那座驍果營,都是騎兵,但有多少軍力我們不知,我們準備靠近大營時被巡哨發現了,八名弟兄只有我們兩人逃回來。”
“其餘弟兄都死了嗎?”
“死了四個,還有兩人被抓,我們幸運逃回。”
杜伏威聽說還有兩人被抓,他心中有點擔憂起來,隋軍很快就會知道自己在對岸了,可就這樣撤走,他心中又有點不甘,杜伏威想了想便令道:“去將對岸的船隻給我一把火燒了!”
就算他無法偷襲隋軍,也要將隋軍運糧的船隻毀掉,或許會有那麼一點效果。
.........
天漸漸亮了,裴行儼率領數千士兵來到通濟渠岸邊,通濟渠距離他的軍營只有一里,昨晚他得知對岸有杜伏威的軍隊後,他也派出軍隊在岸邊嚴防敵軍破壞船隻,但還是防不勝防,儘管敵軍火燒船隊失敗,但還是透過鑿船等手段毀壞了三十幾艘小船,殺死了十幾名船伕。
此時隋軍已經利用六十餘艘小船搭建了一座浮橋,裴行儼陰沉著臉色,望著隋軍士兵忙碌地搭建浮橋,昨晚居然是杜伏威來偷襲自己,雖然偷襲沒有成功,但他們也失去了一個絞殺杜伏威的機會。
一名將領上前稟報道:“啟稟將軍,浮橋已經搭成!”
裴行儼隨即對鷹揚郎將史橫波令道:“你率兩千騎兵去對岸五十里內搜尋,若有敵情立刻向我稟報,注意不要被敵軍伏擊了。”
“卑職遵令!”
史橫波隨即率領兩千騎兵牽馬過了浮橋,隨即翻身上馬,向對岸疾奔而去.......
杜伏威對張鉉的軍隊已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當他發現自己已被隋軍騎兵察覺,他便立刻率軍向西撤退,一直撤出了江都郡。
直到撤出了江都郡,杜伏威才知道自己一時頭腦發熱犯下了大錯,他不該在隋軍接管江都之時出現在江都郡,這會讓張鉉感到他對江都的威脅,從而會集中兵力清剿自己。
如果他冒充江南會的軍隊襲擊江陽城,就會將禍水南引,使隋軍先清剿江南會,或許他就能再次得到佔領江都的機會。
懊悔已沒有用,杜伏威只能帶著遺憾返回了廬江郡。
江都城,陳稜最終不得不面對現實,他決定接受中都禮部尚書一職,拒絕長安李淵對自己的拉攏。
郡衙大堂上舉行了簡單的軍權交割儀式,陳稜將放棄他的三萬隋軍,將軍權交給來護兒,而盧倬作為見證人,他將宣讀攝政王敕令以及太后懿旨,張鉉以攝政王的身份任命陳稜為禮部尚書,加紫微閣資政,而蕭太后則頒發懿旨,封陳稜為宣國公。
不僅是陳稜受封,陳稜手下的左右副將徐振輝和王威也被任命為虎賁郎將,加封縣公之爵,手下數十名將領也大多封為郎將,各有封賞,一時皆大歡喜。
至此,陳稜正式迴歸北隋,江都郡併入了北隋的疆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