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稜年約五十歲,是大隋碩果僅存的名將之一,南征北戰,功勳赫赫,大業九年,他和宇文述共擊楊玄感,結果楊玄感逃脫,宇文述便將責任推給他,說是因為他感激楊素提攜才故意放楊玄感逃走,楊廣震怒,將陳稜下獄治罪,蕭後卻提醒楊廣,陳將軍大軍在西,怎麼放走南逃之人?楊廣這才醒悟是宇文述誣陷陳稜,便放他出獄,並官復原職。
陳稜由此對蕭皇后感激於心,這次江都兵變,天子被宇文化及所害,陳稜雖然悲痛,但他也知道大隋無力迴天了,不過陳稜卻要力保皇后無恙,以報當年皇后的恩德。
宇文化及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染遍江都後宮,卻唯獨不敢對蕭皇后無禮,當然,也是因為蕭皇后的身份對他有用,他暫時不想逼她過甚。
陳稜的軍隊駐紮在江都以東的海陵縣,這天下午,宇文化及的特使禮部尚書崔召抵達了海陵縣,他直接被士兵帶到陳稜的中軍大帳。
崔召因為表現忠誠而得到了宇文化及的重用,被封為禮部尚書,並賜爵邢國公,這讓崔召對宇文化及感激涕零,也更加忠誠,已經成為宇文化及的心腹。
由於是來宣太后懿旨,香案已經準備好,陳稜就站在香案前神情嚴肅地等待著,這讓崔召有些尷尬,他本想和陳稜敘敘舊,籠絡一下感情,但陳稜卻沒有給他任何機會。
崔召無奈,只得展開旨意道:“太后懿旨,大將軍陳稜接旨!”
陳稜在香案前跪了下來,“陳稜在!”
崔召清了清喉嚨,朗聲讀起了辭藻華麗的太后懿旨,無非是誇讚陳稜勞苦功高,當以重用,最後崔召讀道:“……特此封大將軍陳稜為上柱國,荊國公,領江都太守兼江都留守,望大將軍克己復禮,忠於職守,勿讓哀家失望,欽此!”
陳稜叩首行禮,“臣謹遵太后懿旨!”
這時,崔召把懿旨遞給他笑道:“恭喜大將軍封為國公,位列一品!”
陳稜卻不理睬他,接過旨意冷冷問道:“宇文化及什麼時候離開江都?”
崔召乾笑一聲道:“這就得看大將軍的態度了。”
陳稜明白他的意思,就是不準自己從後面進攻宇文化及,他冷笑道:“他想平安離去也不是不可以,只要答應我兩個條件,我可以禮送他離開江都。”
“大將軍請說!”
“第一個條件就是保證太后安全,我聽說宇文化及染指後宮,別人我不管,但他膽敢對太后無禮,就算他逃到突厥,我也會殺得突厥將他挫骨揚灰,這是我的原話,你若膽敢隱瞞,我一樣不會放過你們崔氏滿門。”
崔召臉頰重重抽搐一下,陳稜的威脅讓他實在笑不出來,他只得點點頭,“我保證會原話轉告,請大將軍說第二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也很簡單,我既為江都太守,也就是江都百姓的父母官,我知道宇文化及缺糧,我可以給他兩萬石糧食,但不准他搶掠江都,就算江都有一家店鋪被士兵所搶,我都不會放過他,我會和張鉉聯手將他全殲在淮河岸邊。”
崔召臉色有點蒼白,他知道宇文化及確實準備臨走前搶掠江都糧食,卻被陳稜事先看透了,他心中無奈,只得點點頭,“我一定將大將軍原話轉告!”
陳稜不再多說一句,他一擺手,“送客!”
他不理睬崔召,轉身便揚長而去,崔召呆了半晌,只得嘆口氣,轉身匆匆離去了。
就在崔召剛走,李清明便從別帳走出,來到陳稜大帳內,他只比崔召早到半個時辰,他也是奉張鉉之令來和陳稜商量合擊宇文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