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郡是青州一帶僅次於齊郡和魯郡的第三大郡,人口眾多、物產豐饒,自古便是富庶之地。
但在從大業八年開始的造反大潮中,北海郡和青州的其他郡縣一樣,也遭遇了數十萬悍匪亂兵的輪番掃蕩。
短短兩年時間,北海郡人口便銳減過半,城池淪為廢墟,無數村莊被夷為平地,數萬頃良田荒廢,百萬人民流離失所。
目前北海人口大多集中郡治益都縣和臨淄縣兩地,儘管張須陀大軍已經連續掃平了盤踞在山東半島的四支亂匪,但南孫北張兩支匪患尚在,民眾餘悸未消,沒有人敢輕易返回家園。
張鉉的軍隊駐紮在益都縣城北,他的軍隊已一分為二,裴行儼率一千人駐守東萊郡,張鉉則率兩千人駐紮在北海郡益都縣。
軍營是從前的北海郡府兵駐地,在去年進行的第二次對高句麗戰役中,五千北海府兵被調往遼東,便再也沒有回來,他們在遼東被直接解散,士兵們零零散散返回了自己的家鄉。
廢棄了近一年的軍營被修葺一新,目前駐紮著張鉉的兩千軍隊。
清晨,從海面上吹來的寒風掃蕩著大營旗杆上的兩面大旗,大旗在寒風中被吹得啪啪作響。
但在校場上卻熱火朝天,馬蹄聲如雷,黃塵滾滾,士兵們喊殺聲震天,兩千士兵正在演練激烈的矛陣和騎兵的對抗。
張鉉雙手叉在胸前,站在校場邊注視著軍隊的實戰演練,不過他似乎並不太專心,時不時走神,目光不斷向大營門口瞟去。
目前張鉉的當務之急是募兵兩千,使他兵力增加到五千人,張鉉打算從北海郡招募兩千子弟兵。
募兵容易,但想招募驍勇之軍卻不容易,確切說他晚了一步,在三個月前,北海郡三大士族滕氏家族、鄧氏家族和劉氏家族在地方官府的暗中支援下,招募了兩千多名原軍府的精銳士兵,使軍府之兵變成了豪門望族的私兵。
這其實也是地方官府的對策,朝廷不允許各郡組建地方軍隊,北海郡太守梁致便暗中委託三大世家以家丁方式組建了兩千私軍,對付東萊郡的賊帥左孝友。
張鉉不僅僅是想收編這兩千精銳私軍,更重要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打鼾?他怎麼能容忍北海郡還有另一支軍隊。
這時,有親兵跑來低聲道:“將軍,劉司馬回來了!”
張鉉也看見了司馬劉凌進了大營,他連忙吩咐道:“請劉司馬來大帳見我!”
張鉉也不再看士兵們的演練,轉身向大帳走去。
片刻,劉凌匆匆來到大帳,躬身施禮,“參見將軍!”
“怎麼樣?滕玄答應了嗎?”張鉉不慌不忙問道。
北海郡三大世家以滕氏家族為首,只要滕家答應把軍隊交出了,其餘兩家都不在話下了,張鉉便讓劉凌今天去和滕氏家主滕玄商談。
劉凌沮喪地搖了搖頭,“任卑職說破了嘴皮,但他們怎麼也不肯答應。”
張鉉的眼睛眯了起來,“為什麼?”
“滕玄也明著告訴我了,這件事得太守梁致答應,因為軍隊名義上是世家家丁,但實際上是被梁太守控制,如果梁太守肯答應,那麼他們也不會堅持。”
張鉉不由冷笑一聲,他前兩天才找過太守梁致,梁致卻把軍隊推給了三大世家,說和他無關,說到底,是官府和世家互相勾結,共同控制私軍。
其實要把兩千私軍搶過來也不是辦不到,強行動手便可,只是那樣一來,他就和三大世家以及地方官府翻臉了,張鉉剛剛進入北海郡,暫時還不想和北海郡的地方豪門關係鬧僵。
張鉉沉思片刻又問道:“梁致和三大世家是什麼關係,劉司馬瞭解嗎?”
劉凌笑道:“卑職仔細打聽過,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有點複雜,梁致是清河崔氏的門生,滕玄之妻便出身清河崔氏,清河崔氏就像紐帶一樣,將滕玄和梁致聯絡在一起。”
“看樣子,只有找清河崔氏才能解決問題囉!”張鉉自言自語冷笑道。
劉凌建議道:“將軍為什麼不找大帥,說不定大帥能說服梁致。”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