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柴紹來到了李淵的書房前,書童替他們稟報一聲,出來行禮笑道:“老爺正在等你們,快請進去吧!”
李世民和柴紹走進了書房,李世民發現房間裡除了父親之外,竟然還有一名道士,道士約三十歲左右,頜下留半尺黑鬚,頭戴竹冠,身穿褚色太極道袍,略顯得有些破舊,但他目光清亮,格外炯炯有神。
“孩兒拜見父親!”李世民跪下向父親李淵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李淵是專程回京城探親,為了消除楊廣對他的疑心,他把妻兒留在了京城,並且每隔一兩個月就要回京一次,呆上三五天再回太原。
“吾兒免禮!”
李淵笑著讓李世民起身,又給他介紹身邊的道士,“這位是魏道長,是你兄長在瓦崗山的摯友。”
魏徵和柴紹很熟悉,卻是第一次見到李世民,他連忙合掌行禮,“貧道魏徵,見過二公子!”
李世民回禮笑道:“原來是魏仙長,不知我兄長在瓦崗可好?”
“他很好,為人寬厚謙虛,瓦崗上下都很敬重他。”
這時,李淵對李世民和柴紹又道:“魏道長這次進京是代表翟讓前來拜見武川府新會主,但他剛剛得到訊息,元旻要派族孫元勇前去瓦崗,很顯然,他也在打瓦崗軍的主意了。”
李世民和柴紹面面相覷,眼中都露出震驚之色,如果是這樣,大哥建成就危險了,柴紹頓時急道:“如果是這樣,我們必須除掉這個元勇,我建議在半路設伏。”
李淵見次子李世民沉吟不語,便問道:“世民的想法呢?”
李世民躬身道:“孩兒在想,如果元勇上了瓦崗,未必完全是壞事,至少元旻不敢拿大哥身在瓦崗來說事了。”
李淵點點頭,“可是你想過沒有,元家一旦奪走瓦崗軍,對我們的影響很大。”
李世民又問道魏徵道:“請問仙長,瓦崗軍有沒有分兵的可能?”
魏徵不由暗暗讚許李家二公子的機敏,他捋須沉思一下道:“分兵不是不可以,但有個前提,就是元勇的到來不能影響到建成的地位,如果改成元勇代表武川府,那麼建成就失去了代表武川府的地位,也就沒有了分兵的理由,就算翟將軍同意,其他瓦崗將領也不會答應,要麼如柴公子的方案,先除掉元勇,要麼就想辦法拖延元勇赴瓦崗。”
幾個人都向李淵望去,在這個問題上,只能由李淵來決定。
李淵沉思了片刻,緩緩道:“殺元勇的後果太嚴重,不到迫不得已不能採用這個方案,我們先盡力吧!拖延元勇前往瓦崗。”
他站起身又道:“事不宜遲,我現在就去一趟竇府!”
.........
一輛簡樸的馬車在幾名帶刀隨從的嚴密護衛下駛出了李府,向竇府駛去,這輛馬車和大街上常見的馬車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要破舊一點。
自從李淵被楊廣嚴厲訓斥後,他一改從前的奢侈,生活變得十分簡樸,也不再飲酒,尊老敬賢,完全恢復了他老好人的形象,也贏得了朝廷和民間的廣泛讚譽,寬厚賢德的李公又回來了。
馬車內,除了李淵外,還跟著他的次子李世民,李世民雖然年紀不大,但他少年老成,有著與他年輕不相稱的成熟和睿智。
李淵已經深深切切體會到了次子對自己的幫助,很多他不便出面的事情他都會讓次子去做。
“父親,外祖父會答應幫助大哥嗎?”李世民有些不安地問道。
李淵對李世民微微笑道:“他一定會幫助你兄長,當初就是他極力勸說你兄長去瓦崗,現在眼看桃子要熟了,元家要下手摘桃,他豈會袖手旁觀?”
“孩兒明白了,有的事情不是我們去做,而是讓外祖父去做,孩兒是否理解正確?”
李淵捋須點點頭,“孺子可教也!”
馬車在竇府大門緩緩停下,一名隨從跑上臺階交涉,不多時,竇抗匆匆走出府門。
竇抗是李淵妻子竇氏的族兄,年約五十餘歲,和李淵關係交厚,在隋文帝時代,他先後出任岐州刺史和幽州總管。
楊廣登基後打擊關隴貴族,竇抗由此被罷職,目前賦閒在家,主管家族事務,雖然竇氏家主是竇慶,但實際家族事務是由竇抗全權負責。
竇抗老遠便笑問道:“叔德,幾時回來的?”
李淵呵呵一笑,“昨天剛到,來看看家人,我岳父大人怎麼樣,聽說他身體不太好?”
竇抗目光黯然,搖搖頭,“進去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