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韋雲起忍不住笑了起來,“渤海會為拉攏將軍可謂不惜代價,居然連北海郡王都要給將軍了,一萬兩黃金,一萬頃土地,還有整個北海郡作為食邑,渤海會真是大手筆啊!”
張鉉冷笑一聲,“先生不覺得渤海會是在畫餅嗎?現在北海郡是屬於誰的?他們拿得出一萬頃土地?莫說一萬兩黃金,恐怕他們現在連百兩黃金都不會給我。”
韋雲起點了點頭,“可如果剛才我沒有及時趕到,將軍在石榴裙下會想到這些嗎?”
張鉉默然,韋雲起一句話揭穿了真相,高慧很清楚他們的空頭許諾,為了不讓自己想通這一點,所以她才決定色誘,讓自己在糊里糊塗之時簽下賣身契。
韋雲起沉吟一下道:“其實我覺得他們真正的目標並不是將軍,而應該是大帥。”
“先生為什麼這麼說?”
“我也說不清楚,一種直覺,畢竟齊郡、北海郡都是控制在大帥手中,大帥才擁有真正的兵權,我感覺將軍不過是他們的一座橋樑。”
張鉉默默點頭,他也有這種感覺,渤海會給自己這麼重的條件,有點不太符合他張鉉的身份,給張須陀還差不多。
“那先生覺得我該怎麼應對渤海會?”
韋雲起捋須笑道:“渤海會這兩年勢力增長迅猛,我勸將軍也儘量不要得罪他們,可以虛與委蛇,可以合作,但不要投靠,只要將軍把握好這個原則,我想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先生說得對,張鉉受教了。”
就在張鉉和韋雲起低聲商談渤海會之時,在他們隔壁屋頂的房梁背後卻如幽靈般的躲著一個黑影。
黑影身材苗條,緊緊貼在牆邊,從下面看不出屋頂有任何異狀,張鉉的房間更是看不見隔壁屋頂的情況,但在黑影藏身之處,卻能清晰地聽見張鉉和韋雲起的對話。
......
張鉉在高密郡呆了三天後,基本上完成了對戰俘的遣散,數十萬難民也陸續踏上了返鄉之路,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是高密郡本地人,一旦獲得自由和基本的生存保證後,每個人都急不可耐地要返回自己的家園。
還有大量瑣碎的細事將由韋雲起以及地方官府協同解決,張鉉留下了三百名士兵協助韋雲起,他則率領其餘軍隊趕赴東萊郡,參加東萊郡的剿匪戰役。
東萊郡也就是今天山東半島的最東一角,三面環海,與高密郡和北海郡相鄰,賊帥左孝友的老巢蹲狗山則位於東萊郡的中部,山高林密,延綿百里,十餘萬賊軍藏身在大山之中。
由於東萊郡人口不多,僅靠劫掠難以養活十幾萬軍隊,所以蹲狗山四周大片農田實際上都是賊軍自耕自種,另外,他們還在海邊擁有上百艘漁船,大量捕魚來補充軍糧。
儘管左孝友有勇無謀,但他在聽說隋軍奪取高密縣後,他便意識到一旦孟讓滅亡,下一個就會輪到他,所以他不顧叔父左雲山的苦苦勸說,毅然率領兩萬軍隊進攻北海郡,企圖逼張須陀退兵。
怎奈張須陀已令大將秦瓊率軍五千駐防北海郡的險關要隘,左孝友進攻無果,這時又傳來張須陀率大軍北上的訊息,左孝友不得不率軍退回東萊郡。
此時在東萊郡南面一個叫做瓦當口小鎮外,左孝友率領五萬精銳大軍在一條小河邊構築了大營,瓦當口是東西兩條官道的交匯處,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左孝友並不想立刻退回蹲狗山,他不想把戰爭放在自己老巢進行,由於隋軍兵力並不多,只有一萬餘人,左孝友便想用陣地戰的方式,一舉擊敗張須陀,他的大軍便可席捲南下,吞併整個青州,張須陀辛苦南征北戰打下的戰果,就給他做了嫁衣。
此時在瓦當口以南約五里外一處高地上,秦瓊率領五千軍隊也在積極構築大營,大營佔地近三百畝,四周圍牆用泥土和木頭夯成,屬於板牆式大營,板牆高達兩丈,上面搭建有木臺,士兵可以在牆頭巡邏防守。
除了營牆堅固外,大營內還打了三口水井,保證軍隊用水,另外在營內四周每隔五十步就要修建一座哨塔,塔高三丈高,有哨兵日夜放哨,防止賊軍突襲。
此時,左孝友站在大營踏板之上,遠遠眺望隋軍已經搭好的板牆式大營,他眉頭一皺,有些不滿地對叔父左雲山道:“叔父為什麼要勸阻我攻打敵軍,現在他們只有五千人,我的兵力十倍於彼,可以一戰擊潰敵軍,活捉秦瓊,叔父為何要阻攔?”
左雲山陪笑道:“大王率軍離山出征的目的是全殲張須陀的軍隊,奪取整個青州,如果過早擊敗秦瓊,我擔心張須陀就不會再進軍東萊郡了,而是死守北海郡,這樣就會破壞大王的整個計劃,大王,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雖然左雲山說得很有點道理,但左孝友心中還是不太舒服,他覺得失去一個很好的戰機,他無言反駁,只得重重哼了一聲,快步向自己大帳走去。
左雲山望著族侄的背影走遠,暗暗搖了搖頭,眼看左孝友越來越煩躁,他已經快阻止不了,但願張須陀的大軍儘快到來吧!
就在這時,遠處一名探哨疾奔而至,在營牆下高聲喊道:“軍師,張須陀的大軍已經到了!”
.........
經過兩天的疾速行軍,張須陀率領一萬大軍終於抵達了瓦當口隋軍大營,營門大開,牙將秦瓊迎了出來,單膝跪下行禮道:“卑職秦瓊參見大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