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郡那邊情況緊急,我馬上就得走,等你把這邊的事情處理完後,再過來與我匯合。”
“卑職遵令!”
..........
當天中午,張須陀便率軍匆匆北上了,高密郡只剩下張鉉的三千軍隊和看押戰俘的兩千士兵,在孟讓臨時行宮的房間內,張鉉和韋雲起商量著善後的具體事宜。
善後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諸如戰俘處置、難民返鄉、錢糧分配等等大量細小之事需要處理,這也是張須陀最不願意做的事情,他直接丟給了張鉉,但張鉉也同樣頭疼,他也只能規劃一些大方案,具體細碎之事他也扔給了韋雲起。
“大帥已經同意用大部分錢糧來安置難民和遣返戰俘,他唯一擔心就是朝廷那邊不好交代。”
韋雲起微微笑道:“朝廷那邊不過要利益罷了,糧食他們不要,但繳獲的錢財得留一部分給他們,那他們就無話可說了,張帥以前犯下的錯誤,就是將所有錢糧都分配掉了,沒有考慮朝廷的一份,所以他才會屢遭彈劾。”
張鉉以前也是這樣認為張須陀處置不當,但現在當他自己身處其境,他也就理解了張須陀的心情。
將士們浴血奮戰奪來的戰利品,自己將士分配都不夠,還要白白送一份給朝廷那群蛀蟲,而且應該朝廷供給的軍糧也根本沒有落實,張鉉怎麼想心裡都不甘心,不由冷冷哼了一聲。
韋雲起明白張鉉的心情,又笑道:“將軍的心情我能理解,但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除非大帥現在就擁兵自立,否則朝廷那關他就過不去,像將士的軍功升職等等,都得依仗朝廷,若不是以前沒打點好朝廷,羅士信現在也不會只是一個旅帥了,將軍說是不是?”
張鉉默默點頭,他知道韋雲起說得很對,比如尉遲恭在一個多月前才加入隋軍,因為有竇慶的關照,現在兵部已經初步批准他升為校尉了,而羅士信從軍三年,戰功卓著,至今還是一個旅帥,說到底就是張須陀的人情沒有做到位。
“好吧!”
張鉉無奈地嘆口氣,“先生認為該怎麼分配?”
韋雲起不慌不忙道:“其實我已經有了一個方案,糧食有四萬八千石,其中一萬石用來遣散戰俘,兩萬石用作難民救濟,剩下的可以充作軍糧,還有二十萬貫錢,其中每個戰俘發一貫錢遣散費,每戶災民也需要給兩貫錢作為救濟,這就去掉一半了,剩下十萬貫,五萬貫用來獎勵軍功,三萬貫作為儲存,最後剩下兩萬貫一半留給地方官府,一半上繳朝廷。”
“地方官府?”張鉉愣了一下。
“將軍不會把地方官府忘了吧!”
韋雲起笑道:“其實高密郡的地方官府都還在,在諸城縣,我們不管他們之前是否投降了孟讓,但維持地方秩序,讓高密郡正常運轉,還得依靠他們,我來之前已經派人去通知他們了,估計明後兩天他們就會趕來這裡。”
張鉉忍不住嘆了口氣,“我就害怕把錢糧交給他們,最後連一半都到不了難民手中。”
“將軍,水至清則無魚,若將軍一味要求他們清廉,也是不現實之事,但將軍可以加強監督,使他們不敢過分,我想,他們最多在糧食損耗上做做文章,將軍也要學會妥協,畢竟我們得從長計議。”
張鉉已經聽出韋雲起的語氣中已隱隱有勸自己擁兵獨立的意思了,但現在張鉉不想考慮這麼多,也不想說破這件事,他便點點頭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另外蕭懷讓那邊似乎也要考慮一下。”
韋雲起笑了起來,“當年我也曾在御史臺呆過,說起來蕭懷讓還是我的下屬,此人是蕭皇后外侄,十分精明能幹,雖然為人略有些刻薄,不過總體上人還不壞,所以他給聖上的報告中,對張須陀的評價還算公允,將軍可以把繳獲的金銀首飾給他送一點,相信他的下筆就會更加豐潤一點。”
“蕭懷讓那邊就煩請先生多多費心了。”
韋雲起呵呵一笑,“將軍放心吧!我會處理好此事。”
這時,門外有士兵稟報道:“將軍,鄉老們都帶來了。”
“請他們到會客堂稍坐,我馬上就來。”
張鉉對韋雲起笑道:“要不先生和我一起去和他們談談吧!”
韋雲起點點頭,張鉉能主動想到接見這幾個鄉老,是可喜的一面,他欣然笑道:“那就一起去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