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過去,虔州附近村子裡種得土豆紅薯都要成熟了!
紅薯也受到大家前所未有的歡迎。永安村的人藉著這次“賣紅薯”賺了不少錢。
虔州附近的城市與之聯絡越來越密切,不少地區的商販紛紛來到虔州購買生的紅薯土豆,再以高價賣出去。
就在虔州一片其樂融融,萬民歡呼的時候,迎來了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
“什麼,知州大人要回京了!”
“回去了以後都不來了?”
“你們別哭啊,知州大人是回去接受賞賜的。”
“嗚嗚嗚,我捨不得大人和夫人!”
縱使大家在不甘願,分別的時刻總要來臨。
一如既往的晴天,街上人群攢動,百姓們默契地空出一條道路給馬車前行。
百姓們尾隨馬車一路走到碼頭。大家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雞鴨魚肉等,一放在蘇致遠面前就跑走。
不一會兒,蘇致遠和半夏面前已經積滿了好些吃食。
蘇嬤嬤好歹是見過世面的,也不驚慌,請示夫人:“這些吃食怎麼辦?”
半夏笑道:“畢竟是大家得一份心意,帶走罷。”
蘇嬤嬤感慨:“原先來的時候,心中還惶恐,聽說虔州民風剽悍,沒成想臨了要走,竟有些捨不得。”
不捨的何止蘇嬤嬤,玄黎和念初兩個小傢伙知道要走,情緒就一直低落。
心情最複雜的是蘇致遠,最震撼的是半夏。
以前看歷史,說某個名臣卸任時萬民相送,那時還覺得太誇張,可是今日親眼所見才知道有多震撼!
船越行越遠,碼頭的百姓已經看不真切,但是還能隱隱約約聽見對面大喊蘇致遠的名字。
半夏頗感自豪,拍了拍蘇致遠的肩無聲的安慰,便抱著玄黎進了船艙,把剩下的時候留給蘇致遠。
蘇致遠此次是帶著任命回京的,同行的還有虔州同知許大人和師爺。
他們在這次的種植和上一次的福壽溝工程中也有不錯的表現,因此,一同前往京城,接受賞賜。
蘇家眾人都在京城,所以,蘇致遠並未從小河村繞道走,而是直接坐船回了京城。
蘇致遠是有功之臣,是以,他一回來,就被宣入宮中,同行的還有半夏、許大人和師爺。
京城的蘇家滿院歡迎,大夥兒的欣喜之前還沒有散去,又因聖人召喚這麼大的榮耀,氣氛一下子達到**。
蘇母本想著拉著半夏哭一哭,訴說相思苦,這會兒也不傷感了,盼著蘇致遠等人回來。
蘇致遠等人自午時被宣入宮中,一直到傍晚才回來,還帶著幾大箱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