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明,此事錯綜複查,確實不可枉下定論。”
這句話一說來,劉啟就想到了,他有這麼好心?後面肯定是沒憋著好屁。
果不其然。
“不過,老臣心想,此事必然與匈奴有關,是不是他們已經知道,太子練兵,正要與匈奴對戰之事。”
“如此,匈奴便心生怒怨,犯下如此彌天之罪。所以,歸結根本,還是匈奴與大慶的關係未穩。”
聽到這,劉啟的心中已經開始暗罵了。
你個老王八犢子,可真是夠能扯的啊。
眼見刺客一案,無法給自己定罪了,就立馬轉到了匈奴的事件上,簡直就是無賴!
“方才早朝之初,陛下也都聽到了,我朝內憂不斷,外部勢力也不穩定。”
“此一時彼一時,現下我朝要與之匈奴交惡,就決然不是明智之舉。”
“不僅會加重我朝國庫財力負擔,更是會給到虎視眈眈的敵國可趁之機。”
“屆時,因為一個小小的匈奴,恐會將我大慶,推至於萬難之境!”
隨著楊文淵慷慨激昂的言辭,身後的狗腿子連連點頭,就好像他說的都是真理似的。
待他話音剛落,眾臣蜂擁而出。
“臣等附議楊大人之所想!”
“陛下,楊大人所言有理啊!”
慶帝半眯著雙眼,沉思了片刻。
“楊愛卿,那你的意思是?”
楊文淵雙手一合,向著皇上微微行禮。
“鑑於目下的狀況,老臣建議,應當立即停止與匈奴之間的交惡,取消太子出兵匈奴的計劃。”
“另,為彰顯我國之誠意,應當特派太子,攜重金及物資若干,遠赴匈奴與之進行講和。”
“如此,方可保我大慶之安定。待我朝內憂之患消除,與旁國之間關係稍緩,其他之事,再行圖之。”
要是可以的話,劉啟真想此時衝上前去,薅住楊文淵的頭髮,噹噹給他一頓炮拳。
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的目的就一個。
讓皇帝收回自己的兵權,同時讓自己遠赴匈奴去講和,這也算是一種羞辱。
但更重要的是。
自己這一去,到底還能不能回來?
要是有心人跟匈奴已經聯絡好了,怕不是自己前腳剛踏入到匈奴境地,後腳就會被扣押成人質。
那時,楊文淵便可以毫不費力的,扶持一位新的傀儡皇子上位,打有可能,就是無腦的劉隱。
算盤打的挺響,但本王,豈能如你所願?
從劉啟心想之際,朝堂上的已然只有同一個聲音。
眾臣都在附議楊文淵的決定,逼著皇上,能夠照此進行決定。
不光是他們,就連劉玄,跟劉隱,也在這一刻,直接就站到了楊文淵的一邊。
另一邊呢,武官就很是安靜。
劉啟並不奇怪,之前就想到了,他們關心的,只是到來的白啟,能否成為他們新任的“頭狼”。
至於是太子換不換的,或者是打不打匈奴,這都是皇上說了算的事情。
隨著嘈雜的聲音漸漸安靜。
劉啟這時候也已經想好,將要如何應對。緩緩走到了楊文淵的身邊,並衝著他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