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搖了搖頭,不屑的目光落在其身。
“李大人,要不說你目光短淺!”
“在本王看來,把河套之地送給女帝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利益最大化。”
眾人喧鬧了一會,直至安靜後,劉啟才言。
“大臣們且聽本王之言。”
“現在,我鹿城之境,防備的不僅是女帝國,還有河套以南的韓國。”
“但是河套之地通了,就不一樣了。女帝國的所有注意力,就不會都放在我鹿城之境上,而是要把一部分的精力,轉嫁到韓國的身上。”
“韓國也亦是如此,從此以後,便既要提防我國,還要提防女帝。”
“兩國是不敢貿然對我大慶有任何心思的,也都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吞併對方。無論二者如何相爭,最後我大慶都可坐收漁翁之利。”
“而我大慶什麼都不用做,為了不使我國參與他們之間的紛爭,必然會主動與我朝進行交好。”
“如此,我大慶,便不用每年花費巨資,以及人力物力,去對鹿城嚴防死守。而是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本王言落,眾臣難道還不明白嗎?”
一時間,朝堂鴉雀無聲。
就連楊文淵都愣住了。
不禁心念,這太子,莫不是背後有高人指點?難道就是那個呂良?
如此良策,滿朝的人竟無人想出來。
看皇上的現在的表情,想要收回劉啟的兵權,應該是不可能了。
既然如此,就只能繼續進行另外的計劃了。
“殿下果然高明,老臣深感佩服!”
“此計若成,定然會給我大慶,解決諸多麻煩,若能如殿下之所言,也定當是極為有利之事。”
“老臣無話可說,贊同殿下之提議。”
“不過,話又說回來,既然要動兵,那就要事不宜遲,不知殿下,打算何時動兵啊?”
聽到楊文淵的話,慶帝都想好了。
劉啟出兵之志已決,現下已然無法改變。
一會不管他說幾個月,就儘可能的,再為他多爭取一些時日吧。
然而,劉啟的回答,卻是完全出乎眾人的預料。
“本王已經決定,拜月節後,月末便帶兵出征!”
大殿內的眾人一陣唏噓。
拜月節過幾日就要到了,而月末也不過幾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