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跳得最歡的翰林學士蕭恪今日又跳了出來,跪地拜倒,泫然欲涕道:
“陛下年紀尚猶,切莫被某些倖進佞臣所矇蔽。
大敗韃靼尚未蓋棺定論,猶有可能是冒領軍功,實在是狼子野心。
陛下乃大明之主,萬萬不可偏聽偏信,喪失國家法理體統啊!”
江寧面無表情地看了一眼蕭恪,閃過一絲冷意。
朱厚照呵呵一笑,道:“卿家多慮了。昨日便說了朕在白登山上親眼所見,數萬韃靼被我大明將士打得狼狽逃竄,斷不會有誤的。”
頓了頓,他接著道:“剛好,朕下面的旨意就與此有關,諸卿且耐心聽著便是。”
話音落下,劉瑾又拿出一封聖旨宣讀。
大抵意思就是邊軍將士用命捍衛大明河山,朝廷社稷,必須要重賞。
其中賞賜三軍錢糧財帛自不必多提。
重要的是,朱厚照封了王守仁為新建伯,懷遠將軍;許泰為破虜伯,宣威將軍。
就連胡大刀都晉升為遊擊將軍,還封了神勇伯。
理由是他救了江寧,保住了國之幹臣。
朝堂上頓時喧囂起來。
對文官而言,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武將坐大封爵。
偏偏朱厚照好似大明爵位不值錢一般,大搞批發。
正在群情激憤,準備再度諫言之時,朱厚照又道:
“自即日起,調京師三大營並十二團營輪番赴邊戍守,提升戰力,而大同、宣府、遼東三鎮邊軍則調回京城,保護京城安危,由武安侯江寧任總兵官,統帥三鎮大軍。”
江寧對此倒是不甚驚訝。
這是他和朱厚照在回程路上商議出來的結果。
因為京軍裝備雖好,但戰力比起邊軍來差了不止一籌,沒有那股悍不畏死的狠勁兒。
所以才調他們輪番去北疆戍邊,提升戰力。
這樣來日便有實力掃蕩漠北,直搗黃龍!
只是江寧沒有想到,朱厚照竟然把這支大軍交給他來統帥。
這對自己,還真是無比信任啊。
他心頭不由得湧出一股暖流。
由此,江寧掌握了衛戍京師的一半軍事力量,權柄大增。
不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也是差不離兒了。
如此,勢必有更多人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日後的路會還要難走。
但江寧渾然不懼。
要是他就這麼怕了,辭官不受,反倒平白叫這些人等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