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分科是它傳播難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古至今,眾多中醫大家坐堂行醫,都是內外婦兒兼治的。
醫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概全了臨床各科疾病的證治。
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列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婦科醫生),過雒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痺醫(耳鼻喉科醫生),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兒科醫生)”,就說明了扁鵲是個內外婦兒兼通的良醫。
中醫治病不分科,是基於中醫的理論體系所決定的。
我們知道,中醫區別於西醫的特點是中醫對於具體病證的宏觀認識,天人一體觀。而西醫認識疾病是微觀的,是從人體的組織器官、血管神經等來研究疾病的。
所以說,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病的原則。
“據我所知,一些網際網路企業把醫療應用在網路上,搞出什麼網路看診,影片醫療。”李增壽微笑著道。
“沒想到李道長還對網際網路有所瞭解。”杭雨詫異道。
“你把我看得太傳統了,你別看我穿一身道袍,可我的思想卻是與時俱進的。”李增壽說道。
杭雨點頭認可,大部分道教門派都講究避世修行,導致在大家的觀念裡邊,道士都是一群脫離世俗,比較神秘同時思維跟不上時代的人。
不過李增壽卻是道士裡面的異類,他沒有所謂的慈悲之心,專門為有錢人治病算命,有時也會下山出診,說明他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
“你可知道中醫有一條行業準則,叫做未曾見人,不敢開藥。西醫可以在網上診治,中醫卻是萬萬不行的,要辯證治療。症狀相同,面對不同的病人開的處方都可能不同。跌打損傷類的外用藥基本上可通用,內服的就不行。”李增壽說道。
“網路看診當然看不出那些複雜的疾病,一些普通的病症應該沒關係吧。比如感冒發燒之類的,完全可以自己吃點藥治好。”杭雨說道。
“你可以自己判斷自己吃藥,但是中醫不會給你開藥。”李增壽說道。
杭雨表示理解,真正的中醫往往比西醫更重視醫德,一是傳統文化,二是中醫沒有那麼強大的體系支撐,真要出了事,很多隻能自己扛。
西醫沒有醫死過人,沒有用錯過藥,沒有庸醫?
都有,但是西醫背後有強大的科學體系,強大的西方集團在支撐。
“你是不是以為我這套白龍秘典有很多秘密處方?我告訴你沒有的,就算我把這套書公開,也沒有幾個人能真正掌握它,想靠幾個藥方成為神醫更是神話。”李增壽說道。
“為什麼不把內容寫的簡單一點,更容易學會呢?”杭雨問道。
“如果我要寫到人人一看就會,就不是這一套了,估計把整個屋子裝滿都不夠。而且這個東西怎麼說呢,並非寫的越具體越好,箇中道理我沒辦法跟你解釋。”李增壽說道。
杭雨也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兒了,比如公司搞科技研發的時候,也有很多他無法理解的東西,他的做法通常是信任對方。
“怎麼樣,只要你說出那個人的名字,我就把這套書送給你。”李增壽看出他對中醫很感興趣,不管杭雨用來做生意還是幹別的,只要他喜歡就行。
“抱歉,我沒什麼可說的,因為根本沒有那樣一個人。”杭雨說道。
李增壽內心失望,盯著杭雨的眼睛看了好一會,搞不懂他是演戲還是說真的。
“感謝李道長今天對我的指點,天色不早,我就不打擾閣下了。”杭雨起身道:“錢最多明天打給你。”
“等等。”李增壽叫住他,把玉佩遞給他道:“這款玉佩送給你,希望你將來想通以後,可以再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