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淘汰方式比較靈活,壞處是沒有標準,萬一有人惡意表決淘汰某個企業,而且拉攏了其他企業,這樣會產生不公平的情況。
各企業之間顯然缺乏信任,哪怕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大家也很擔心。
特別是影響力強大的企業,比如江燕公司可以透過自己的影響力,驅逐那些不聽話的企業。不聽話不代表不好,很多企業代表都認為,他們自己就是不太聽話的那一種。
會產生這種感覺是因為,聯盟內部存在利益矛盾,而且是無解的。利益矛盾只能透過協調和發展來緩和,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矛盾會突然擴大。
“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個最低值和一箇中間值,達到中間值的企業,需要九成以上的成員同意才能將其淘汰。並且其他企業都有一票否決權,這樣才能保證所有成員企業的利益。”梁未明說道。
杭雨稍作思索,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具體數值等這個月資料分析出來了,你們參照資料商量一下,我就不摻和了。”杭雨說道。
“比起這個,我認為融資的事情更重要,各企業的投資力度都不算很大,我們想要儘快發展起來需要向社會融資。”黃旭說道。
零售和物流服務公司的成員太多,而且實力都很強,江燕公司的佔股又少,是不可能控制這兩家公司的。杭雨能做的也只是透過科技,以及它的市場地位來提升自己在聯盟的影響力。
所以提到融資問題,杭雨當即表示同意,只要服務公司能獲得金主的青睞,杭雨不介意稀釋一些股份,反正都是大家一起稀釋。
“只要各位沒有意見,我同意融資,但是融資額度需要好好商量一下。我希望服務公司在我們和你們的掌控之下。”杭雨說道。
“這是自然,我們也不希望被其他資本控制,服務公司畢竟關乎到我們整個物流行業的利益。”黃旭說道。
看到代表們這麼清醒,杭雨還是比較放心的。
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可能讓其他資本控制物流服務公司。
大家相互監督,某一家企業想搞貓膩,它是做不成的,包括江燕公司。
當然,杭雨也不會去搞什麼貓膩,他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是希望推行自己的主張和規劃,使物流行業發展更好,配合電商一起走出國門。
隨後杭雨跟大家商量了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離開物流服務公司,杭雨感覺那個獎懲機制很不錯,於是又回到零售服務公司這邊,提出了為零售聯盟也制定一套獎懲機制。
因為在物流服務公司那邊已經提出了較為合理的標準,杭雨便直接把這個標準搬到了零售聯盟這邊。大家經過一番商討後,覺得還是比較合理的,於是很快就透過了。
書客居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