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雨伸手壓下掌聲,看了一下大家的耳朵,的確都帶著耳機,於是直接用中文說道:“各位同學老師好,我已經感受到你們的熱情了,可以稍微冷靜一下。”
薛琪已經戴上麥克風,同步為眾人翻譯。
安靜下來後,杭雨看到很多學生的眼睛還在冒星星,這種眼神他經常看到,常見於他的崇拜者。沒想到異國他鄉,這些人的眼神比國內的同學還要強烈。
一般人很少崇拜杭雨,崇拜他的多數是學習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大學生,或者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人。這些人更加能理解,江燕公司的崛起是如何驚人的奇蹟。
“到其他國家演講,我有點緊張,因為我不太瞭解韓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情況。可能我們國家的東西,這裡已經有了,發展程序不一樣。而且我國的網際網路創業模式,也不一定適合韓國學生,所以我這兩天一直在想,應該給你們說點什麼。”杭雨說道。
日韓的網際網路程序都比我們快一步,畢竟是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帝的幫助下,他們的經濟各方面程序都要比我們快,環境跟我們不同。
我們的網際網路創業方式,不適合照搬到韓國,甚至比他們落後。
“如果我跟你們說,在韓國要怎麼利用網際網路創業,那是班門弄斧。我想在座的各位師生,肯定比我更瞭解你們國家的情況。”杭雨說道。
臺下眾人紛紛點頭,一些韓國人頗為詫異,似乎沒有料到杭雨這麼謙虛。不過對杭雨說的話,他們皆深以為然,韓國師生也認為本國網際網路比華夏要先進。
但實際上,杭雨是真的在謙虛。
我國網際網路比日韓慢一步發展,所以網際網路的基礎建設沒那麼好,比如網速,網路覆蓋率等等。但是不要忘了,覆蓋率不等於數量,這時候我們的人口優勢就展現出來了。
我們的網際網路覆蓋率的確不如他們,但覆蓋數量卻遠超他們。
我們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雖然沒那麼好,但是在創業創意方面,卻已經逐步超越他們了。尤其是杭雨這個BUG的出現,我們的創業創意,不僅超越日韓,在很多方面甚至超過歐美國家。
比如之前常提到的大資料,經過第一次由政府組織,全國最頂級的企業和學院參與,合作,現在我國大資料和雲端計算的發展已經開始飛奔。
杭雨謙虛說話,只是不想引戰而已。
“所以我決定,把我國和韓國聯絡起來,說說我們合作的可能性。”杭雨說道:“要說當今全世界,哪個國家最具網際網路方面的創業機會,我認為一定是中國。各位有機會,完全可以到我國來工作,創業,如果我們兩個國家合作,將會有更多機會。”
說是合作,其實杭雨主要是想進入韓國的網際網路市場,一旦達成合作,必然是以江燕公司為主的,除非韓國政府出來干涉,否則沒有哪家本地企業能跟它競爭。
“因為我們公司沒有上市,很多資料都是保密的,從來沒有公開過,所以在座各位可能不是很清楚。我說一下我們公司的主要產品,微博現在擁有四億七千多萬使用者,三千八百多萬會員。韓國朋友可能會認為,不就是人多,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我想說的是,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引發質變的。另外由於我們國家是跳躍式發展的,使用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比如網路支付,因為發達國家的信用卡支付比較發達,所以儘管你們先有網路支付,蔓延速度卻不如我們快。在我國賣信用卡的公司,可以說還沒站起來,就已經死的差不多了。”杭雨說道。
貌似有點兒幽默,臺下部分人輕輕一笑,算是捧場。
“我們國家的年輕人很渴望創業,我相信你們也是一樣的,誰不想發財呢。但是我們做網際網路創業,首先不能想賺錢,而應該想吸引使用者。只要你的產品能吸引到足夠的使用者,哪怕初期要虧錢,也有大把資本家會投資你的產品。我在我的家鄉建了一個軟體園區,裡面有幾百個創業團隊,大部分都跟我差不多年輕。很多企業家經常到我那去看,發現好的產品,他們會踴躍投資。如果你們也想創業,可以考慮到我的軟體園區去,我們提供辦公場所,裝置,飲食,全部免費。”杭雨說道。
聽到全部免費四個字,不少學生露出了憧憬之情。
像杭雨這樣大力投資園區,免費供應給年輕人創業,是很少見的。
首先得感謝他的老爸,幫江燕公司建設各種工程,全部都是分期付款,減輕了財務壓力。然後要感謝政府的支援,土地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拿到。
“我為什麼要投資這麼多錢,建設軟體園區,支援年輕人創業呢?首先是為了我自己,因為一個人,一家企業的創意是有限的,一項產品的壽命也是有限的。我們投資新產品,就像細胞分裂一樣,以此來不斷維持企業的生命和規模。而且我們的投資目光不僅在國內,在全世界都有我們的目標。韓國也有,但是比較少。一方面是我們的投資力度還不夠,另一方面,則是你們似乎沒有考慮過找中國企業投資。我希望你們能改變這樣的習慣,如果你們有好的創意和產品,卻苦於沒有人投資,可以嘗試著找找我們在韓國的分部。這位杜振華先生,是我們的分部總經理,你們別看他不說話,其實是個億萬富翁。”杭雨指著一旁的杜振華說道。
課堂內的師生,還有一些攝像頭都轉向杜振華,他面色不改。
“杜先生以前是我的助手,後來承接了一項新產品,叫做國際代購。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在國際代購買過東西的,買過的舉下手。”杭雨問道。
有超過半數人舉手...並非國際代購在韓國很火,而是來聽他演講的人,基本都用過江燕公司的產品,在場的聽眾有很多是中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