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意思很簡單,他就是要進軍美國。
因為那裡有幾億暴發戶,買東西從不講價,從不動腦。
其實不用他說,杭雨早就看過相關資料,知道美國的市場潛力大。杭雨也很心動,但他知道美國政府的德性,去那賺點小錢還行,要是賺大了,美國政府就會出手干預。
到時候投資幾百個億,公司突然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不得虧死。
“國際代購不是已經在美國上線了嗎,稍微做一下推廣,慢慢來。”杭雨說道。
他雖然不支援進軍美國市場,但不代表完全放棄,用最省錢的方式,先在那裡試試水,賺點小錢還是可以的,畢竟美國有很多華人。
“遠遠不夠,國際代購在美國才十幾萬使用者,我們需要更有效的宣傳,跟美國的物流企業,供應商,網路平臺合作,爭取全面進入美國市場。”馬雲說道。
“老杜已經跟我說了,你想收購美國一家物流公司的股份。”杭雨說道。
“這是很有必要的,美國物流跟我們不一樣,如果不收購股份,對美國物流進行改革,我們沒辦法輸出我們的網購模式。”馬雲說道。
“價格太貴,我不想把錢用在這方面。”杭雨說道。
“時間就是金錢,我們放了一百億在國際代購,不花就是在浪費錢。杜振華花錢的方式太慢了,不僅是浪費錢,還是在浪費我們的生命。”馬雲有點兒激動。
“不慢,這都花了四十多億了。”杭雨說道。
杜振華目前已經進軍俄韓日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收購了當地的物流公司的股份。跟馬雲想的一樣,透過收購物流公司的股份,對當地的物流系統進行改革,輸出我們的網購模式。
國際代購在美國只有十多萬使用者,在日韓俄越泰印等國家,卻擁有一千多萬使用者。這還是起步,相信隨著推廣和合作的深入化,使用者量還會增長几個層次。
而馬雲想全面進軍美國,光是在一個美國,就要花五十多億。
這還是剛開始,以後要花多少個億?
關鍵是杭雨知道,花了錢不一定能成功。
“馬先生,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有中興華為的前車之鑑,你認為我們能順利進軍美國市場嗎?”杭雨語重心長地說道。
“不一樣,中興華為背後是國家,美國政府不放心國企進入他們的市場。而我們是私企,而且我們還跟他們的企業合作,進軍美國市場的成功率很大。據我所知,有不少中國企業在美國開啟了市場,比如振華重工,他們的重工產品已經遍佈美國的港口。還有很多中小企業,他們的商品在美國隨處可見,毫不客氣的說,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製造。”馬雲說道。
“他們連重機械都能接受中國製造,為什麼不能接受一家中國的購物平臺?”馬雲反問道。
“你做的不單是購物平臺,還有物流,還有金融。”杭雨說道。
物流和金融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微支付和支付寶又這麼能耐,換成哪個國家都會有所忌憚。一般國家或許會為了利益,或許因為中國的強大而接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