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描寫很好,山村百姓不一定都是純良的,俗話說窮山惡水多刁民,確實有很多不講理的,封建的,野蠻的村民。這段寫的很真實,不錯。”杭雨誇獎道。
隨後杭雨又道:“但是也不能寫的太過分了,觀眾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你把老百姓描寫得這樣,人家反而不相信。稍微收斂一下,就寫家長為了孩子鬧矛盾,不小心傷了主角。老百姓再怎麼蠻橫,也是尊重老師的,有一定的底線。”
江貞說道:“是我有失考慮,這段劇情是我們找的真實案例,不過你說得對,有時候太真實的東西,觀眾反而不能接受。”
杭雨說道:“現實往往比我們想的要過分一些,但這畢竟是電影,要考慮觀眾的心態。”
不是杭雨黑老百姓,他自己也是老百姓,犯不著黑自己。
但一些愚昧偏遠的地方,的確有不少蠻橫無禮,動不動就打人的村民。這種人當然是少部分,可即便是少部分,往往也會給人造成很不好的印象。
一整個村的人都十分淳樸,那是童話故事。
“你這個結局有待考慮,男主完成支教任務回到城市,看到教育廳的領導升職加薪,自己卻因為在山村封閉太久,不僅沒有得到鍛鍊,社會生存能力反而下降了。你這樣寫,我估計過不了稽核。”杭雨個人是欣賞這個結局的,但是有些東西不能亂寫。
男主本來是大學畢業生,可是在山村教小學生,時間一長把大學學的東西都忘了,回到城市以後,想去高校當老師,結果應聘不上。
而他以前的同學,也是某位教育廳官員的兒子,卻已經進了體系內。
劇情結尾是男主的回憶:當初畢業的時候,領導為了鼓勵他們去山村支教,說了很多光榮偉大的話語,什麼為教育做貢獻,為自己謀資歷,為孃家人......
一幕幕回憶,最後主角點了一支菸。
這個結局稍微有點諷刺,如果公映,可能會影響廣大青年的支教理想。
“女主為了理想放棄愛情,留在村裡繼續支教,男主孤零零地回到城市,還那麼慘。看完這部電影,觀眾老爺們該有多糟心。而且這個結局和國情背道而馳,很不適合,我們應該支援大學生去支教。想要票房,就換一個開心的結局。”杭雨說道。
“可是國內的行情,這類片子一般是悲劇,大圓滿的結局雖然看著開心,看完後卻很容易落得一個快餐的結果。”江貞說道,他內心是很在乎口碑的。
“這年頭,藝術價值再高的電影,也很快被人遺忘。每年有那麼多新電影出來,觀眾也換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有幾個會去翻以前的藝術片。”杭雨說道。
“我是這麼考慮的,像這種小成本的寫實電影,票房高不到哪兒去。我估計你也不稀罕那幾個錢,所以我想在保底的基礎上,落個口碑。”江貞說道。
“你這部電影落了口碑,咱們江燕公司好不容易在政府那營造的好印象都給你敗光了。我辛辛苦苦到處投資,協助政府搞園區搞技術,我容易嗎。”杭雨說道。
“好吧,那算了。”江貞果斷放棄。
把杭雨提的建議都記下來,江貞片刻不休,馬上去找編輯部重寫。
杭雨又去音樂部這邊看了一下,卓劍虹幾個一看到他,除了寫歌還是寫歌。杭雨煩的不行,隨便敷衍幾句就走了,這幾位還不值得他大力栽培,之前寫的已經夠多了。
楚棟雖然唱得好,但也不可能隔三差五給他寫新歌,一年一首就很多了。現在的歌手,好幾年出一首優質新歌,主要是唱得好,包裝的好,就能成為一線歌手。
卓劍虹的唱功,在網上翻唱可以,上不了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