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教授,我找你有點事。”鄧雲吉二人走進辦公室,自顧自地坐在椅子上。
“什麼事?”張教授只瞥了他一眼。
“雲臺已經得到國家認可,馬上就能應用到各行業當中,我們為什麼不將其商業化。據我所知,江燕公司早就把這項技術投入到商業開發當中,市場十分廣闊。如果我們也這樣做,就不需要向上面申請研發資金,你們再也不用愁資金問題。”鄧雲吉說道。
“雲臺是給政府部門用的,想商業化,我們需要一個獨立的資料中心。建一個資料中心可不便宜,你能申請到資金嗎?”張教授說道。
他們研究大資料和雲端計算,目前用的是微博雲。
“只要耕耘科技有這個能力,我相信上面會投資的。”鄧雲吉自信地道。
建設一個資料中心雖然昂貴,但是跟國家在大資料戰略計劃的投資比起來,簡直九牛一毛,只要從指縫漏一點出來,就夠他們用了。
鄧雲吉有背景,他相信上面的人也想賺點錢,會同意他的申請。
“資料中心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還需要商業應用。”張教授說道。
“怎麼應用,你儘管說。”鄧雲吉說道。
“我是研究基礎技術的,商業應用我也不是很懂。”張教授說道。
“您太謙虛了,難道您的技術水平還比不上江燕公司嗎?”鄧雲吉說道。
“這不是技術水平的問題,而是軟體設定,需要很瞭解網際網路的商業思維。我建議你招聘一些有創意的年輕人,可以去江燕公司的軟體園區,那裡有很多擅長這個的。”張教授說道。
“去江燕公司就算了,我們自己招聘。”鄧雲吉說道。
“沒那麼簡單的,你現在什麼計劃都沒有,把人招進來也不知道做什麼。而且這方面的人才很少,最好還是跟江燕公司合作,他們培養了很多這類人才。”張教授說道。
“是嗎,我考慮一下。”鄧雲吉說道。
鄧雲吉不久前才給了杭雨臉色看,又豈會向他求助,於是決定自己做。
他一面釋出高薪招聘,一面跟上面申請資金。
申請資金很順利,不到一週時間,上面便同意他們自建資料中心,正好在貴州試驗區設立之前,總結一點建設經驗,免得到時候出問題。
但是招聘事宜卻進展十分緩慢,跟張教授說的一樣,來應聘的人很少,能透過面試的就更少了。半個月時間過去,耕耘科技才招聘到五個人,而且這五個人只有技術,沒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