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些基金公司會炒股票,這種就屬於風險比較大的了。
聚寶盆屬於貨幣基金,不炒股,優點是風險小,流動性好,收益可以累積。當然,相當一部分基金是混合型的,風險大小取決於炒股的資金比例。
如果把杭雨的操盤團隊納入基金公司,小吉祥也會變成混合型基金。
有人可能就問了,既然有專業的操盤團隊,幹嘛不拿出一部分資金去炒股?很簡單,再專業的團隊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唐舉不就給杭雨虧了五百多萬嗎。
這是在賬戶資金只有兩千多萬的前提下,假如聚寶盆炒股,哪怕是十分之一的資金比例,那一虧也是幾千萬甚至幾個億。
所以儘管炒股很誘人,考慮到聚寶盆的“特殊性”,杭雨還是堅決杜絕了這個念頭。
還有一層考慮,則是內部貪腐問題。
投資各種債券,資金變化是比較穩定的,查賬也比較容易一些。但是炒股的話,看過竊聽風雲裡面劉青雲演的那一段便知道,操盤團隊操作股票的頻率是很高的。
在那麼高的操盤頻率下,資金變化有多快,該怎麼監管他們?
監管難度大,很容易找機會貪汙。聚寶盆裡面那麼多錢,萬一來個二百五,為了私利在炒股這塊搞點么蛾子,搞不好會把公司虧死。
“放棄購買企業債券顯然是不可行的,因為這是我們很重要的收益部分。我的建議是購買一些非出口,或者出口額較少的企業債券。”謝平綱說道。
“恩,就這麼辦。”杭雨說道。
他已經沒啥好指導的,因為判斷出將來要出現經濟危機後,具體操作方式,謝平綱比杭雨專業得多。杭雨所做的關鍵指導,其實是在大家都不明確未來的情況下,讓他們明確了。
另一邊,劉盛建也仔細研究了這件事,發現杭雨的推測很有道理。
深感問題嚴重,劉盛建馬上把這件事上報給了齊書記。
齊書記看完報告後,表情較為鎮定地說道:“相關部門肯定有關注這個問題,但是上面都沒有發話,你這個判斷是不是太悲觀了。”
劉盛建嚴肅地說道:“我認為一點都不悲觀,從二月份開始,事情已經發生半年多了,西方依舊沒有抑制住勢態,反而愈演愈烈。要知道資本主義跟我們不一樣,這件事要是發生在我國,自然會動用各方面力量平息,應該站在他們的國情去考慮。”
齊書記微微點頭:“恩,從西方的國情去考慮,這件事的確比較懸。”
為何信貸危機發展到這種地步,很多國人依舊想不到金融危機的出現。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習慣了中國思考方式,而忽略了資本主義的弱點,忽略了他們的國情。
或者說,強大的資本主義在大家心裡,一直都是沒有弱點的。
然而深知資本國情的領導人,只要稍微提醒一下,很快就能轉過彎來。齊書記便是如此,在劉盛建的提醒下,他換個角度重新思考這件事,也覺得不好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