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種植香菇這麼賺錢,為什麼不多種幾個大棚呢?”霍展好奇道,考慮著把這種產業引到梅嶺村,反正有杭雨這個大戶在,不愁沒有資金。
估計杭雨聽到這麼賺錢,也會考慮在梅嶺村投資吧。
“畢竟是第一次種植香菇,鄉親們心裡沒底,大部分不願意把自家土地貢獻出來。願意用土地入股的,也基本是不適合耕種的土地,也就那麼五十多畝了。”鍾同堂說道。
“原來如此。”霍展點點頭。
“不過山嶺投資專案就比較容易了,我們村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山。所以我投資了山竹種植,山林養殖,大部分村民都很樂意把山林拿出來入股。”鍾同堂說道。
寶蓮村本來就有一片片竹林,屬於不同的村民。
以前村民也會砍竹子挖竹筍賣,但是效益很低,砍了竹子也很難長回來。現在他們主動經營竹林,用科學的方式打理竹林,砍了種,種了砍,大大提升了竹林的效益。
“恩,規劃不錯。”杭雨點頭。
“多謝杭董和令尊的支援,我們種的一部分香菇,養的雞可以賣到你們餐飲部,解決了一部分銷售問題。還有我們種的竹子,可以賣到令尊的建築公司,又解決了一部分銷售問題。有你們的採購,基本可以保障不虧本,所以我們辦起事來也放心得多。”鍾同堂衷心地道。
“不用謝我,我不也跟著賺錢嗎,只要賺錢就好。”杭雨說道。
“這點小產業哪入得了您的法眼,真想賺錢不如投資房地產。”鍾同堂說道。
能用一塊荒地換到杭雨一千萬投資,鍾同堂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反正那塊荒地又不屬於他,把村裡經濟搞起來,政績卻是屬於他們村委的。
“房地產也不是那麼好投資的,想搞大投資要背景,投少了沒意思。反而是農村有很多空白區域,如果做好了規劃,說不定比常規的商業投資更好。”杭雨說道。
“那倒是,儘管我國已經工業化了,但農村人口比例依舊很高。很多三四十歲的農民,依舊靠著種地過日子,其實浪費了他們的勞動力。因為種地並不需要每天都幹活,只有播種和收穫兩個季節比較忙,其餘時候的工作婦女都能完成。如果能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可以創造很大的財富。只是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家企業能做起來的,需要國家支援才行。”鍾同堂說道。
“鍾副主任看得很明白,我也正是看中了農村的特產資源和勞動力,希望能開發一下。你們做的竹製品加工就很好,不用賣給中間商,可以自己開網店直接在網上賣。”杭雨說道。
“我們自己把竹製品拿到網上賣,這好賣嗎?我們這兒沒有倉庫,竹製品也不能存放太久,不能讓村民白乾活。”鍾同堂不是很熟悉網路銷售。
“這個你不用擔心,只要你們的產品質量好,肯定能賣的出去。不光是城市人喜歡竹製品,我們還能賣到老外去,老外也喜歡這類原生態產品。”杭雨說道。
這時他們已經走到竹製品加工廠,是一個靠著房屋建的的大棚子。竹棚兩面挨著房屋牆壁,另外兩面都是大門,大門開著,所以裡面人多也不怕影響空氣。
這也是考慮到沒有空調等裝置,所以才開了兩扇大門。
一些善於竹製品加工的村民,用很簡單的工具,做竹椅子,桌子,竹簍,竹簾等等。竹子是現成的,成本很低,村民們做的也基本算自己的,沒有老闆來剝削他們。
唯一“剝削”他們的只有中間商,但是自己開網店銷售,中間商這層也可以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