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養魚效益怎麼樣,能保證全村人就業嗎?”杭雨問道。
“據我所知,一般淡水魚的批發價都是五塊錢左右,想保證利潤必須混養。因為不同魚類生存的水層不一樣,一畝魚塘大概能養七八百尾魚,產出兩千斤左右。”彭鐵家說道。
“一畝兩千斤,即便不算成本,才一萬元左右的收入。”杭雨微微皺眉。
“不錯了,比種玉米好得多。”霍展說道。
習慣了網際網路撈錢,再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生意,杭雨不滿意。
雖然彭鐵家沒有說清楚,但杭雨也想的到,養魚不是那麼簡單的。混養密度大,水中氧氣不夠,要經常開增氧機,電費就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如果技術沒有把關好,大規模養殖很容易出問題,搞不好還要虧本。
“我們村有三百多戶人,想靠養魚奔小康,至少得開一千畝漁場才行。一千畝估計都不夠,必須養殖一些比較昂貴的水產,比如蝦蟹之類的。”杭雨說道。
“如果真的開一千畝,肯定不會只養普通魚類。”彭鐵家說道。
“那麼大的漁場不好管,承包給各家各戶,讓他們自己去養。這樣一來我們可以保證收益,而村民能賺多少錢,看他們自己的本事。而且自家承包的魚塘,幹起活來才有勁。”秋衛說道。
“確實,承包制比大鍋飯好一點。”杭雨點頭。
“挖一千畝魚塘得多少錢啊。”郭懷柔說道。
一個足球場大概十畝地,一千畝就是一百個足球場那麼大。
那工程量可想而知,光是挖掘機師傅的工資都不少了。
“這個不用擔心,挖出來的泥沙都可以賣。”杭有功笑著道。
“賣給誰?”郭懷柔好奇道。
“河沙可以賣給我,我們搞建築用得到,如果是泥土的話得看材質。有的可以用來墊地基,修路建房子可能用得著,肥沃的土壤可以賣給那些搞花卉的。”杭有功說道。
做了那麼久建築工作,杭有功也挖過不少泥沙,知道怎麼銷售。
“聽起來不錯,這樣一來我們挖魚塘基本不用人工費,主要是漁場建設,買魚苗和增氧機之類的開銷,應該不會太大。”杭雨說道。
“漁場建設交給我,買魚苗和增氧機不會超過兩百萬。”杭有功說道。
“恩,不過一千畝魚塘滿足不了整個村子,光靠水產養殖還不夠。之前我已經說了,想要全村奔小康,就得大家一起動起來。而不是我們牽頭搞一個專案,讓大家捐點錢,然後便坐在家裡等分紅,這樣的致富方式沒有意義,而且也不長久。”杭雨說道。
“確實,得多搞幾個專案。”杭有功點頭。
“爸,要不讓大家跟著你搞建築,不用技術能吃苦就行。”杭雨說道。
“願意做的已經跟著我了,不願意的要麼沒力氣,要麼吃不了這個苦。而且搞建築也很難發家,就算我照顧他們,但是自己不上進也沒用。”杭有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