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帶領村民建設漁場,大家應該積極響應,貢獻土地。
但是村委幹部們去找村民溝通後發現,村民對這種事雖然很上心,卻十分猶豫。尤其是要貢獻土地的村民,大部分表示不樂意。
徵用一畝地補償兩萬六千元,村民認為太低了,畢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而且仙女鎮屬於較為發達的地區,村民都不傻,知道地價會上漲。
有較為直接的村民就說了:一畝地少於十萬想都別想。
杭雨家裡也有土地,換成他一百萬都不賣。
但是站在投資人立場,一畝地十萬,按照規劃他要買兩千七百多畝地。光是買地就要投資兩億七千萬,杭雨也不樂意,畢竟又不是他想搞這個漁場。
要不是霍展提出請求,杭雨不會自作多情,去帶領村民致富。說是同村老鄉,但大家感情並不怎麼樣,而且一個村裡也有好人壞人,素質參差不齊。
杭雨搞公益事業,向來都是瞄準教育和救災方面。
除了徵地問題,漁業局和水利局的審批也很難,因為我國缺少耕地,徵用耕地比徵用荒地之類的更麻煩,而建設五千畝的大漁場可能會影響河道。
杭雨都回公司上班了,村委會這邊還沒搞定審批和土地問題,工作進展十分緩慢,甚至可以說一開始就卡住了。原本激情洋溢的村委幹部們,在村民和相關部門吃癟後,一個個又萎了。
“願意出售土地的村民只有三戶,願意用耕地入股的也才十多戶。想徵用一千多畝地顯然不可能了,漁業局和水利局也抓得很緊,我看只能想其他辦法。”霍展一邊抽菸一邊道。
他們這些村幹部都是老一輩的人,學歷不高,也是第一次做這事。看杭雨年紀輕輕建立偌大的公司,他們以為創業很簡單,現在才知道困難重重。
“這麼麻煩,實在不行就算了。”杭雨說道。
“怎麼能算了,樹挪死人挪活,總有辦法的。”霍展急了。
好不容易拉到投資,而且已經辛苦半個月了,他們都不願意放棄這個專案。
“那就說說你們的辦法,我可不想花太多時間。”杭雨說道,本來這件事已經交給彭鐵家了,不過霍展他們找到公司來,顯然有新的重要決定。
“是這樣的,我們這兩天沿著江岸上下考察了五十多公里,發現上游三十多公里的寶蓮村,他們那裡的河段水勢較為緩和,而且有一塊很大的野草地。比起徵用一千多畝地,我覺得換一個地方建設漁場,是一個更輕鬆更合理的辦法。”彭鐵家說道。
當霍展他們把困難說出來時,彭鐵家便想到了換地方。
他們在上下游都考察了,找到合適的地方後,需要杭雨的同意。
“我們也問過漁業局和水利局,在那邊建設漁場,可以透過審批。而且購買荒地比耕地便宜的多,沒有人事糾紛,距離也不算遠。”彭鐵家補充道。
“可以。”杭雨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