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仔細思考,覺得這個模式也不怎麼奇特,別人遲早會反應過來。那個王巖榮不就反應過來了,估計將來還有更多人知道。與其等人家反應過來搶生意,現在說給老闆聽說不定能得到一點好處。
於是他給楊氏回電話,但他不想在電話裡說,而是要求到江燕公司面談。
杭雲山表示沒問題,楊氏便同意了。
約好時間後,楊氏叫宋蓮去跟香港物流公司和直郵公司談中斷合作的事情,杭雲山則叫杜振華去聯絡新的運輸公司,爭取儘快完成進貨渠道的交接。
當天下午,付磊向杭雲山報告,特賣專場已經嵌入中國寶貝。
特賣專場比微博的會員制度更好做,就是一個分類頁面,特賣兩個字做的比較大,比較紅,在諸多分類當時十分醒目。做特賣專場的同時,杭雲山已經讓商務部跟幾個國外品牌商談好了,第一批“尾貨”陸續入庫。
杭雲山看看入庫商品差不多了,當即啟動第一次特賣,根據洽談出來的折扣,分別給予三折—五折。
為了讓廣大使用者知道新推出的特賣專場,杭雲山特意在微博頭條發訊息。等會員制度一出來,微博就沒有頭條和新聞板塊了,這應該是最後一次利用微博頭條做宣傳。
因為只有幾個品牌的尾貨,所以第一次特賣商品的種類不多,勉強可以上架一個頁面。不過這個折扣絕對是驚喜,即便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通商品,通常也就打七折八折,五六折都算少了。
而中國寶貝賣的都是國外品牌,竟然打到了三折五折,所以特賣十分火熱。
“一個小時,總銷量超過十萬件。”特賣限五個小時,杭雲山一直在後臺關注資料,不禁暗暗點頭。
主要是第一次特賣商品種類較少,只戳到了一小部分的使用者需求。
特賣並非賺取利潤,而是收取服務費,不同商品收取的服務費不同,在1%10%之間。品牌商相當於第三方賣家,他們能賺多少杭雲山不管,反正他就拿商品總價的一小部分。
折扣越低的商品,收取的服務費越少,屬於薄利多銷的模式。
這種模式很適合清理尾貨,品牌商減少了庫存損失,杭雲山賺到了服務費,使用者買到了物美價廉的東西,可謂皆大歡喜。
倒計時歸零,特賣專場馬上關閉。
“特賣停止是什麼鬼,我剛剛下班啊。”
“這麼快就停止了,讓我們這些夜班族情何以堪。”
“請問什麼時候再出特賣專場?”
“......”
很多人因為工作或其他願意沒有買到東西,在微博上抱怨和詢問。
江燕公司在微博做出回應,表示一週後再開特賣專場。
“這次特賣可以說很成功,總銷量超過七十萬件,庫存的尾貨清理了83%左右,剩餘的一部分退回給供應商,一部分打算在下次特賣以更低折扣出售。”楊氏喜悅地道。
有的品牌商不想把商品賣的太賤,打五折已是底線,賣剩下的要麼透過灰色渠道流出去,要麼爛在倉庫裡。有的品牌商則更大膽一些,他們不介意更低折扣,反正都是過時的商品。
當然也不會很過時,最多過一季。
這次特賣的成功給了那些觀望的品牌商信心,資料剛出來,便有一些品牌商聯絡商務部,希望跟江燕公司合作,在中國寶貝低折扣處理他們的尾貨。
甚至有去年的冬季品牌服飾,堆在倉庫裡的,想在中國寶貝處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