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廠長,鑫盛集團董事長寧長餘先生,質疑蘇清服飾的衣服,並非是由進口布料製作,您怎麼看待這一問題?”有耐心不足的記者,立刻發出疑問道。
蘇木嗤笑一聲道:“這種質疑很可笑,而且毫無根據,且已經對蘇清服飾的名譽造成影響,我完全可以告他造謠抹黑,後續我會請律師,對寧長餘進行起訴。”
“您說寧長餘先生是造謠,也就是說,蘇清服飾的布料,真的是從國外進口,您能拿出憑證,證明您的說法嗎?”記者追問道。
蘇木平靜道:“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寧長餘既然對我發起質疑,那麼應該由他提供憑證,證明蘇清服飾的布料,並非是國外進口,我沒有義務,也不該由我來自證。”
此言一出,一眾記者們不由得互相交換眼神。
早在蘇木到達接待室之前,他們便交換過意見,覺得寧長餘的質疑,十有八九是真的。
眼下,蘇木不肯拿出證據進行自證,更讓他們覺得先前的判斷沒有錯。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認為,蘇木拿不出證據時。
卻聽其話鋒一轉道:“不過,考慮到寧長餘的不實言論,會矇騙到蘇清服飾的部分消費者,我還是決定出示憑證。當然,僅此一次,下次再有這種惡意的抹黑,我會直接起訴,而不會再進行回應。”
言畢,直接將手裡的六張紙,一字排開,一張張放到了桌面上。
記者們連忙起身,快步走到桌子前面。
只見六張紙上,前四張密密麻麻,赫然全都是英文,只有後面兩張是中文,上面的內容,赫然便是一份合同。
這讓記者們都有些訝異,顯然沒想到,蘇木居然真能拿出憑證。
不過,訝異歸訝異,記者們還是連忙拿起相機,湊近給桌面上的六張紙拍照。
做完這些,才有人問道:“蘇廠長,那些外國字是什麼意思?”
蘇木指了指左手邊的兩張紙,回道:“這兩張是合作方給我寫的信,中間兩張是英文版本的合同。”
記者們恍然點頭,接著繼續提問道:“那麼您是出於什麼考慮,才選擇跟這家外國的紡織廠合作?”
“首先,這家紡織廠的歷史很悠遠,成立於十七世紀末期,工藝十分精湛;其次,紡織廠裡的工人,都是二十歲到二十五歲的情侶,可以說每一尺布料,都傾注了濃濃的愛意……”
蘇木強壓著胃裡的翻江倒海,說出早就準備好的說辭。
他始終認為,華夏的工藝才是最牛的!
但沒辦法,眼下這個時代,剛剛進入起步階段,受國外一些高科技的影響,崇洋媚外的不在少數,以至於在提到國外時,下意識便覺得高階上檔次。
儘管事實並非如此,但這種認知,不是短時間能扭轉的,想要獲取認可,只能順應時代。
至於蘇木編出來的故事,也無非是為了營造一個噱頭,然後賦予布料特殊意義。
效果類似於後世,利用“一生只能買一枚”這一噱頭,成功在鑽石行業裡脫穎而出的那個品牌。
“蘇廠長,蘇清服飾除了禮服,不打算賣日常穿的衣服嗎?”有記者開口問道。
聽其語氣,分明就是被蘇木講的故事打動,以至於對蘇清服飾這一品牌也產生興趣。
蘇木微笑回道:“後續當然會推出新款,只不過暫時還沒有讓我滿意的設計方案出現,蘇清服飾的原則就是寧缺毋濫,只要推出新品,那就是萬里挑一的精品!”
“說的太好了,我很期待蘇清服飾接下來的新款服裝,到時候我一定會去捧場。”先前發問的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