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的每一個師團都有一個漢字代號,如第1師團是“玉”,第2師團是“勇”,第18師團是“菊”,也許是天意的安排駐守在龍陵的日軍第45師的代號竟然是“龍”。
龍陵古名黑水籠,東漢時為哀牢縣。與芒市毗連,縝緬公路剛穿境而過。東距松山70千米,北距騰衝約100千米,沿途山巒起伏,地勢險要,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又扼滇緬路要衝,其戰略地位頗為重要。
日軍侵入滇西后,龍陵縣城則是他們重兵集結的地方,為日軍在滇西與緬北的六大守備據點之。日軍在龍陵周圍高地構築了大最永久性堅固壘網群,與松山非常類似。城內依託制高點和房屋建立據點,每一幢房屋都築有堡壘,每堵磚牆上都有槍眼。
自渡江以來,右翼霍司令指揮部隊一路血戰,已經打到橋頭、江苴街。
為救北線,日軍56師團只能再派援軍增援。遠征軍情報部門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總司令:騰龍路上,有一支2000多人的日軍增援部隊正在龍陵往橋頭方向疾進。
遠征軍總司令部聽到這個訊息後,非常高興,因為他們清楚,日軍主力的已經調往緬北戰場,日軍只有1000多兵力扼守松山、1000多兵力駐守龍陵,少量兵力守衛大壩、鎮安街、黃草壩;日軍芒市大本營現在也只有1000多兵力,坂口這個時候再打算增兵騰衝,龍陵守備隊的兵力估計只剩下700多了。
遠征軍總司令部看到時機已到,立刻命令,第11集團軍揮師渡江。
僅用3天的時間,宋希濂部全部渡過波濤洶湧的怒江天塹。
宋希濂的第11集團軍是3個軍7個師,加上配屬的炮兵、工兵、通訊兵,約10萬兵力,這是松山、龍陵、芒市、象達、平嘎的日軍十幾倍。以這個絕對優勢兵力應付的日第56師團應該綽綽有餘。
宋將軍兵發三路,重拳直打龍陵、芒市。三路大軍像三把利劍直插日軍重要的據點,把日軍佈置在滇緬路上的長蛇陣攔腰切斷。部隊如插上翅膀的猛虎,立即形成對日軍的全面出擊,分別圍剿之勢。
龍陵位於怒江、龍川江交匯的平壩上,坐落在峰巒環抱的盆地裡,它雖然沒有一截半垛城牆,但其四面環山的險要地理位置已完全可以抵禦強敵了,再何況它北有松山相阻,南有南天門峽谷為障,天然險要前後拱衛,即便沒有固若金湯的城牆包圍,要想佔領這座城市也難上加難。
龍陵向南僅30多公里就是芒市。這是日軍56師團的大本營,龍陵以其險要位置屏衛芒市的屏障,出芒市再向南就是畹町,從抵禦外侮入侵講,龍陵是護衛雲南的擋箭牌,而從緬北局勢看,這龍陵倒也成為日軍防禦緬北的屏障。
在日軍滇西防禦體系中,龍陵、松山、平嘎三足鼎立,互為犄角,在平嘎被第76師團團圍住後,這個平衡出了問題,但松山暫時還沒有被遠征軍攻克,龍陵仍然十分堅固。
由於龍陵緊靠芒市大本營,日軍龍陵守備隊兵力並不多,原有1000多兵力,由第56師團炮兵第2大隊、工兵聯隊主力、第113聯隊一部及第2師團第29聯隊第2大隊組成,以工兵聯隊隊長小寶中佐作為指揮官。
這個工兵隊長充分發揮自己工兵的特長,把龍陵工事建得像松山工事那樣堅固。
在龍陵四周高地,堅固的堡壘形成對龍陵城的鳥瞰之勢,在龍陵外圍復廊陣地有密道相互溝通,在公路沿線,渡口附近佈滿暗堡,在城內各制高點全部設立堡壘工事。
龍陵城已經全副武裝。
龍陵這舉足輕重的戰略要地,日軍是絕不會輕易放棄的。
為孤立龍陵,切斷松山,渡江後宋希濂將主力第71軍分兩路,一路咬定松山,一路直指龍陵。
軍長鍾彬為統籌全域性,具體龍陵城就交由副軍長陳明仁將軍來執鞭。
這陳明仁是黃埔1期生,與宋希濂同為湖南籍老鄉,跟著宋希濂南征北戰多年,也算是一位猛將。
怒江攻擊令下達前,他就開始研究龍陵形勢了,怎麼打,他早已胸有成竹:龍陵四周崇山疊嶂,這是突破龍陵的第一道障礙,也是第71軍必須剪除的側背威脅,必先打然後再圍,掃除日軍外圍據點,才能解除威脅,佔據山頭,乘勢而外,再包圍龍陵。
陳將軍打算以第87師作為北路,渡江後迅速從東北方向向黃草壩疾進,以第88師作為南路,渡過怒江後就快速從東南向南天門運動,在運動中首先切斷龍陵所有對此外聯絡的公路,讓龍陵成為一座孤城。然後集結部隊向龍陵合圍。
6月6日,北線第87師先頭部隊260團一舉攻佔黃草壩,破壞龍川上橋樑,切斷騰龍路,剪除了騰衝方向對第71軍的右側背的威脅。
6月8日,第260團再次攻佔大壩、鎮安街,切斷了松山到龍陵的公路。
這一來,徹底切斷了臘孟守備隊與外界日軍的聯絡松山成為孤島。
更喜的是,260團在奪取大壩的時候,一鍋端了日軍設在大壩的軍需倉庫,所有物資都為我軍所用,這一仗打的漂亮!260團這一次立了頭功。
南線第88師主力264團大膽從平嘎天寧寺、河底廠等穿插前進。
6月7日,第88師主力佔領了長嶺崗、陡巖子、南天門一線。在第26團攻佔大壩的當天,264團也趁機佔領放馬橋,切斷了龍陵與芒市的聯絡。
第71軍對龍陵我包圍態勢形成。
後顧之憂完全解除,戰事得到順利推進。
6月8日,第71軍已經把軍部都搬到了龍陵城郊尖山寺,宋希濂的第11集團軍指揮所也隨之走進了尖山寺。
站在山頭,鷹犬將軍有說不出的快意,高黎貢山北麓正在激戰,橋頭、冷水溝打得難分難解,趁日軍主力北顧,龍陵兵力空虛,第11集團軍大軍有壓境,出其不意速抵到這裡,看來速度佔領龍陵已不再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