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年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四家大地攤的資料,不過目前有用的就只有一份。
那一家倒閉的電子商品地攤行,胖子已經把他們的基本資料摸清楚了。
雖然也沒有什麼具體的資料,不知道這些人進貨的渠道和各項成本,每天的銷售金額如何。
但是胖子確實是下力了,這份資料上密密麻麻的全都是匯總。
其中有他蹲守在攤位旁邊的記錄,某一天從早上到晚上,地攤上賣出去的商品都有什麼,什麼時候賣出去,這些都記錄了。
然後胖子還給這些商品估價了,估計是上地攤上跟人家問的。
當初蘇年第一次見到胖子的時候,他就在人家賣傢俱的攤位上看了半天,問這問那什麼都不買。
當時估計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情。
將這些商品彙總之後,胖子做出了地攤上的營業估算。
不過很可惜,胖子就只有一個人,不可能天天就盯著一家地攤。
所以這麼詳細的資訊,在他的記錄裡面一共也就三次。當然,其他幾家地攤行的記錄也都差不多,而且都是連續的。
之後就是的天上的商品分類和銷售情況匯總,還附了照片。
這些個照片明顯能夠看出來是偷拍的,因為角度也不對,有時候還會有行人擋住,用的是長焦。
其餘的就是一些地攤行的其他情況,比如各個時段的人流量之類的。
有了這些,蘇年就覺得已經足夠了。
或許連當初那個攤位的攤主都沒有做過這樣詳細的匯總,更不知道自己的攤位為什麼就倒閉了。
蘇年要做的,就是從這些東西當中找出線索。
等到其他的三家攤位同樣經營不下去的時候,或許他就可以從這些資料當中找到一些什麼共同之處。
將這些資料匯總了一下,看了看手裡,發現了蘇曉發來的訊息。
蘇曉說,明天要一起去手工藝品鑑賞會,所以今天晚上要加個班,不能過來跟他一起吃飯了。
蘇年很想問要不要給她做點夜宵,不過想了想生怕蘇曉來了就走不了了,便就此作罷。
今天跑了一整天,蘇年也懶得做飯了,便披上衣服出了門。
小區外面有一家很不錯的米粉,蘇年偶爾過來換換口味。
要了一小鍋米粉,一個冷盤拼盤,蘇年坐在座位上看著手機,搜尋著有關手工藝品鑑賞會的資訊。
一搜才知道,原來瀾城的手工藝品鑑賞會還是出了名的。
如今是工業生產時代,手工藝品行業已經開始有些隱沒了。
淡然,只是隱沒,而不是徹底沒落。
越是在這樣的時代,手工製作的物品就越體現出了獨一無二的價值。
喜歡手工製作的物品,有些人是為了逼格,有些人是為了文化,有些人是為了品味。
不過,前提是收益得好,否則就算是燒個尿壺都沒人用。
正是因為這樣的文化氛圍,手工藝品依然活躍在某些人的圈子裡面,從未出現過徹底沒落的跡象。
如果說有所危機的話,還得從繼承人上來說。
現在的浮躁時代,已經很少有年輕人會喜歡繼承這樣的手藝了,越是慢工出細活的,越是不受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