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二十一章 抗命不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一章 抗命不遵 (1 / 2)

嶺南道行軍,共有七位行軍總管,除了遠在嶺表廣州的楊濟、交州的慕容三藏,其餘五位都在大庾嶺以北,而行軍總管梁定興駐軍鄱陽郡,提防會稽方向陳軍,所以此時在湓口官署議事廳的總管共有四位。

行軍總管史萬歲、樊子蓋、陳五弟,還有水軍總管來護兒,以及一些主要將領,此時匯聚一堂,剛趕到湓口的行軍元帥長史崔達拏,與諸將見面之後,會議很快召開。

崔達拏趕了一天的路十分疲憊,會議由行軍元帥司馬崔弘升主持,雖然他事先已經向諸將透露了今日會議的大概內容,但正式會議上還是重申了一遍。

江南道行軍戰事不利,花了數月時間都沒能拿下陳國國都建康,戰事本來年初就能結束,結果拖延到現在,所以得嶺南道行軍增援。

如何增援?很簡單,分水路、陸路東進。

水軍總管來護兒,率領水軍戰船順流而下,進攻與江州接壤的陳國北江州,然後繼續東進,進攻與北江州相連的陳國南豫州,從東邊逼近建康。

因為要在岸上攻城拔寨,光靠水軍將士不行,所以行軍總管樊子蓋領兵乘坐水軍戰船東進。

而陸路,將由行軍總管史萬歲出擊,他會同領兵駐紮鄱陽郡的行軍總管梁定興,合兵一處經東陽步道進攻陳國東揚州的會稽郡,迫使建康陳軍分兵。

此時的陳國,只剩下江南三吳地區,這是江南有名的魚米之鄉,如今眼見著秋天即將來臨,周軍攻入三吳地區,可以就地收集糧食,減輕糧草補給的壓力。

而陳軍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也是因為建康存有大量糧食,但從年初持續到現在,存糧想來也消耗大半,而對方失去了江州、巴州、湘州的糧食供應之後,只能靠三吳地區的糧食養兵。

所以周軍攻入三吳地區搶割水稻,也可以減少對方的糧食收成,如此一來建康周邊的陳軍未必能堅持多久,勢必會影響到軍心。

即便不考慮這個因素,此次嶺南道行軍作為策應,要配合江南道行軍,在年底以前一鼓作氣拿下建康,及早結束戰事。

然而嶺南道行軍的兵力被太多的話,會影響江州的安全,江州如果不穩,會連帶著嶺表局勢出現動盪。

那麼作為折中的辦法,就是由嶺南道行軍元帥長史崔達拏坐鎮湓口,而由行軍元帥司馬崔弘升率領兵馬走水路進攻陳國。

如此一來,嶺南道行軍是在本軍長史及司馬的指揮下作戰,而行軍總管陳五弟領兵鎮守南昌,防止各地豪強伺機而動。

看上去很不錯的安排,各方面都照顧到了,但關鍵在於是這樣的安排,並不是朝廷使者持使節到軍中當場向眾將宣佈,而是江南道行軍元帥尉遲佑耆派人來嶺南道行軍調集兵馬。

嶺南道行軍的將領,可以對這種命令置之不理,對方想要調兵,必須獲得嶺南道行軍元帥宇文溫的同意。

雖然行軍元帥司馬崔弘升同意調遣嶺南道行軍兵馬,東進增援江南道行軍,但如果行軍總管們執意要先得元帥軍令,同樣可以按兵不動,所以需要有另一個人表態。

崔達拏作為行軍元帥長史,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接替元帥指揮軍隊。

但前提是行軍元帥出現意外,譬如重病、陣亡等情況,導致其無法履行主帥職責,否則只要元帥不同意,長史除非能拿出朝廷的詔令,否則就不能越權擅自做出決定。

“本官在番禹時,大王曾經說過...”崔達拏開口說話,崔弘升做講解的時候他藉機緩了緩,好歹恢復些許精神,所以說起話來恢復了些許官威。

“大王說的是‘便宜行事’四個字,討伐交州李佛子就不說了,攻打林邑國,大王可沒有派人千里迢迢趕到鄴城,待朝廷正式下令,再帶著詔令到交州才發兵。”

“嶺南道行軍的職責,是攻打陳國江州以及嶺表州郡,此時戰事已經結束,除了分兵鎮守各地提防叛亂,我軍已經沒有必要增兵嶺表,所以在江州的兵力充裕,不能坐視官軍在江南的戰事不利而無動於衷!”

“之前有朝廷使者趕赴廣州,傳達詔令命大王親赴江州坐鎮湓口,以便根據時局派兵增援江南,但大王不放心嶺表局勢,沒有北上。”

“故而命本官坐鎮江州,若江南戰局有變,就由本官代做決定,而崔司馬方才所說,本官深表同意,無論是江南道行軍還是嶺南道行軍,大家都是官軍同袍,沒必要那麼講究。”

說到這裡,崔達拏命人拿出一卷文書,上有行軍元帥宇文溫的命令,他讓諸將傳閱,藉著眾人注意力集中在文書上時,崔達拏和崔弘升交換了一下眼神。

還沒抵達湓口時,崔達拏便在半路與崔弘升派來的人秘密碰面,兩人對於今日要做些什麼進行了協調,所以崔達拏剛剛抵達湓口、沒有和崔弘升碰面就直接開會,並不會影響二人之間的默契。

文書被眾將傳閱一圈之後回到崔達拏手中,他環視在場眾人以便,開口問道:“這是大王的決定,誰還有疑問?”

話音剛落,行軍總管史萬歲率先發問:“閣下,此文書雖然蓋有元帥大印,但行文之中並未有同意調動兵馬東進的內容。”

自秦漢以來,秩比二千石以上長史,通常在正式場合被下級尊稱為“閣下”,協助大軍主帥統領兵馬的司馬,沒有特定尊稱,通常如高階將軍一樣被下級稱為“麾下”。

“本官說過,大王命本官在江州便宜行事,難道事無鉅細還得派人去番禹稟報、待得大王同意才能行事不成?那麼大王命本官來湓口坐鎮莫非是戲言?”

史萬歲還未說話,陳五弟問道:“閣下,大王先前嚴令我等在江州各地嚴密佈防,為的就是防止有人叛亂,官軍兵力一少,恐怕有人會蠢蠢欲動,調動兵馬之事非同小可,末將以為須得請示大王。”

崔達拏還沒說話,崔弘升開口問來護兒:“來總管,你的意思?”

“麾下,末將以為,兵馬調動事關江州安危,此事無法便宜行事,須得元帥親自下...”

“大膽!!”崔達拏忽然大喝一聲,官威瞬間抖起來,“爾等俱為朝廷命官,不思報效國家,只知一味推諉,莫非是覺得功勞足夠了,就想著回家過安穩日子,不願上陣殺敵了?”

“本官得大王委派,在江州便宜行事,與司馬一道調遣兵馬,你們膽敢推諉不從,莫非是要抗命不從!”

史萬歲等人開口爭辯,崔達拏和崔弘升又交換了一下眼神,隨後圖窮匕見:“來人!將史萬歲、陳五弟、來護兒看押起來,明日便押赴廣州番禹,讓他們親耳聽聽大王是如何說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