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在涼風殿遇刺了,動手的竟然是天子!天子發動宮變了!
在涼風殿遇刺的丞相是假的!真的丞相在殿外!
是被天子信任的武騎常侍宇文化及告密,讓丞相知道天子要行刺!
結果真丞相被宇文化及給刺透胸膛,宇文化及又變成天子這邊的人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一連串的變故,讓在場的許多人都有些錯愕,許多人搞不清楚到底如今上演的是什麼戲碼,大家猶豫起來,但武騎常侍劉居士可不敢猶豫。
事情變化得太快,讓他悲喜交加,但此時不是感慨的時候,宇文化及的刺殺舉動,為他爭取到了絕地求生的機會。
但這機會很渺茫,如果不拼命就會稍縱即逝。
作為受天子信任並參與策劃、實施行刺的人,劉居士知道己方的勝算很低,皇宮的絕大部分禁軍、侍衛及其主要將領都聽命於尉遲惇,他們想要贏,唯一的辦法就是殺掉尉遲惇,然後渾水摸魚。
然而即便水混了,能摸到魚的機率也很低,不過天子要鋌而走險,正和劉居士的心意,他覺得大丈夫生於世,生不能五鼎食,死也要五鼎烹。
可天子身邊佈滿了丞相的耳目和眼線,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忠義之士難上加難,但這難不倒劉居士,因為他有合適的人選,那就是惡少年。
所謂惡少年,是指城中(一般是大城池)那些成日裡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年輕人,這些人經常聚眾鬧事,擾亂社會治安,甚至有時候公然與官府對抗。
惡少年常以行俠仗義為自己的行為辯解,這些人往往家徒四壁無牽無掛,為了所謂的行俠仗義,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說得好聽點是“遊俠兒”,說得直接點就是惡少年。
劉居士家境富裕,但負氣仗義,不喜歡為法度拘束,在長安時就和城裡的惡少年(遊俠兒)廝混,到了鄴城,很快便找到了一群“好兄弟”,因為他也是惡少年,所以到處都能找到朋友。
天子需要幫手,所以打著角抵的幌子,讓劉居士選了可靠的所謂惡少年入宮擔任“常伴”,終日表演角抵供天子消遣,正是有了這一點點人手,宇文乾鏗才有底氣謀劃行刺。
今日起事,聽從劉居士調遣的惡少年不過二十餘人,面對著數倍於己的敵人,雖然處於下風卻毫無懼色。
為了以少敵多,劉居士之前偷偷花錢行賄,弄來幾個小型轟天雷,在荒郊野外試過一顆沒問題,結果方才拿出來用,火捻燒盡之後竟然沒有動靜。
明顯是被人掉了包,那人是誰?現在看來是武騎常侍宇文化及。
然而叛變了的宇文化及,竟然近距離刺殺奸相,這一幕讓許多惡少年看在眼裡,也點燃了他們的鬥志。
和大多出身權貴或殷實之家的侍衛們不同,這些惡少年都是出身卑微的平民,命賤所以沒什麼好顧慮的,權貴之子與宇文化及都敢如此冒險,他們還有還什麼好說的?
他們已經窮得響叮噹,沒有前途更沒什麼牽掛,多虧遇見了出手闊綽的“劉大俠”,吃喝嫖賭樣樣玩過幾遍,人生無憾。
惡少年們不識字,但向來講究俠義之氣,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他們睡過胡姬,吃過山珍海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都是“劉大俠”的恩情,現在,是用命來報恩的時候見了。
有的人被砍斷手臂,血流如注;有的頭被砍破,滿臉都是血;有的被刀劃破腹部,腸子都漏了出來,卻沒有人後退,更沒人跪地求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