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楊樹下有魚池,池邊問魚,答則離,不答則留’,這童謠你們怎麼看?”
“頭兒,魚怎麼會說話?誰會在池邊和魚說話,莫非腦袋不好使?”
“想想,再想想。”
“啊,有了,這是柺子誑小兒的把戲,說池邊有魚會說話,誑得小孩兒跟他去看這魚,等走到僻靜無人處,把嘴一堵就抓走了!”
“喔,好想法,不錯不錯!”吳明笑起來,見著那手下不好意思的摸摸頭,隨即把臉一板:“繼續想!”
“啊,還是不對麼?”
房間內,吳明的幾個手下正眉頭緊鎖思考問題,如同出恭不暢,憋得滿臉通紅,吳明見著手下如此不開竅,真是恨不得直接把答案說出來。
午後,他和劉平劉掌櫃碰了個面,對方將這張紙條給了他,還告知了訊息來源。
童謠:白楊樹下有魚池,池邊問魚,答則離,不答則留,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白楊樹下有一個魚池,在池邊向池魚提問,魚要是回答就離開,不回答就留在池邊(繼續問)。
有些莫名其妙的童謠,但吳明卻看出來這玩意後面的意思是什麼,他知道劉掌櫃在鄴城肩負著收集訊息的職責,而對方也知道他肩負著何種職責,所以特地告知此事,他不可掉以輕心。
“啊,頭兒,我想出來了。”
“說說。”
“白楊,就是‘楊’,魚池,諧音‘尉遲’,至於池邊問魚的問魚二字,反過來不就是‘宇文’,可是答則離不答則留是什麼意思?”
“‘離’通‘李’,‘留’通‘劉’,至於‘答’大概就是‘打’,如何,想通了麼?”
吳明的話都說到這份上,在場的再想不通那就是腦子有問題,這首童謠另一層意思很明白:先有‘楊’後有‘尉遲’,然後尉遲、宇文(魚池問魚)之間無論打不打(答不答),天下都要改姓。
改什麼姓?要麼姓‘劉’,要麼姓‘李’,所以大家趕緊跟隨救世主起事,一起坐天下。
“哎喲,又是李弘和劉舉啊,誰那麼缺德,成日裡編這種童謠誑人給他賣命?”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天子和丞相遲早要決一勝負,這局勢明眼人都知道,可為何還有人編了童謠四處傳?那是因為這幾年都在打仗,百姓累得不行有怨言,所以某些人就起了心思!”
“不在京城裡傳,那是因為這些人要鼓動的是普通百姓,又怕引得權貴注意,如此煞費苦心說明所圖甚大。”
吳明收好紙條,環顧在場眾人說道:“之前,有人要在黃州搞祥瑞,說什麼‘彌勒下生救世’,結果讓我們給端了,如今恐怕又有人要在北地搞祥瑞,”
“既然有人特地通訊息,說明此事非同小可,連丞相府也重視起來,不過這邊是尉遲家的地盤,亂成什麼樣,我們管不著也沒法管,所以唯一要注意的,確保王妃和世子不要被殃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