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在江南立足不穩,加上雨季的影響,不得不收縮回江北,以待更好的戰機。
這條訊息,是不久前由信使帶到番禹的,只有崔達拏和楊濟知道,如今宇文溫知道這個訊息後,只覺得腦子有點亂:陳軍有如此神勇表現,莫非是有高人指點?
或者說,難道陳國皇帝陳叔寶發生異變,有一個不屬於這個時代的靈魂鵲巢鳩佔,讓行將就木的陳國迴光返照,開始走上逆天改命的道路?
一想到這裡,宇文溫殺心頓起,這個念頭他沒和楊濟說,但已經認定此事極有可能發生,即便不是陳叔寶異變,也有可能是別人,所以,那個人必須死!
“大王,依下官看來,恐怕是有人給孔、施二人做參謀,所以陳軍才會有如此表現。”
楊濟不知道宇文溫此時此刻的想法,他開始根據自己所知的訊息,推斷為何事情會演變到如此地步,結論很明確,就是有人給擔任監軍的孔範、施文慶出謀劃策,以至於陳軍居然能夠起死回生。
綜合多方面的訊息,陳國皇帝陳叔寶,似乎依舊在皇宮裡“足不出戶”,除了偶爾幾次走上城頭犒軍之外,好像沒什麼異常,陳軍也沒使用什麼奇怪的武器,甚至連轟天雷都沒有。
而陳國軍隊的指揮權,城內歸監軍施文慶,城外歸監軍孔範,也就是說,這兩個佞臣才是實際上的陳軍主帥,陳軍能有後來的出色表現,全拜此二人所賜。
問題來了,孔、施二人是出了名的佞幸小人,平日裡從未表現出軍事才華,和陳軍宿將們向來關係就很差,怎麼看都不像是絕世名將的樣子,為何會有如此出色表現?
若按“歷史”而言,隋軍兵臨長江,而孔、施等佞臣在陳叔寶面前卻報喜不報憂,直接導致陳國應對不當,在城外決戰時,還是孔範率先逃跑,導致全軍潰敗,使得隋軍輕而易舉拿下建康。
結果現在卻是這兩位力挽狂瀾,反差如此之大,讓宇文溫和楊濟有些錯愕。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是文官秦檜挺身而出,在朝堂之上罵得力主求和、劃江而治的岳飛無語,隨後秦相公親自率軍北伐,不但收復失地,還收回了燕雲十六州,成為中興名臣。
這種事情簡直太荒謬了,所以宇文溫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但事實就是如此:孔、施二人力挽狂瀾,成功扭轉了局勢。
“你覺得若真有人在孔、施二人身邊做參謀,那人會是誰?”
“很難說,也許是隋國餘孽...但此人必然極會用兵,否則即便獲得孔、施二人信任,也打不了勝仗。”
楊濟想了想,又補充道:“陳國已日薄西山,恐怕不是幾場勝仗就能挽救的,若真有人為孔、施二人做參謀,恐怕不是為了陳國...”
“你是說,若真有這種人,那他肯定和周國有仇?”
“是的,所以極有可能是隋國餘孽,沒有投降周國而是避居江南又會用兵,恐怕是哪家大族子弟,以下官之見,莫非是李家或於家之人?”
楊濟的猜想很有道理,可宇文溫此時卻聽不進去,因為他滿腦子想的是一個人:楊廣。
那個倔強的年輕人,再度出現在西陽城,只是身後還跟著復仇大軍,火光之中西陽王府血流成河,楊廣手提三尺劍,一把將驚慌失措的蕭九娘攬入懷中,聲嘶力竭喊著:
他害死了我的父母兄弟,擄走了我的姊姊,還搶走了你...所以我要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