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五十三章 水土不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三章 水土不服 (2 / 2)

嶺表的紡織業,可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差,雖然是手工紡織但總體規模很大,又因為是當地出產所以價格不算高,而黃州的水紡布價格再低,經過數千裡的長途跋涉之後,其運費已經抵消了價格優勢。

黃州水紡布的“賣點”就是物美價廉,如今沒了“價廉”,論起“物美”也沒什麼優勢,因為嶺表有很多地方能夠紡織出高質量的布匹。

以葛為原料,能紡織出一種細葛布,此布薄如蟬翼,一匹布重量不過數銖,一幅長達十丈的細葛布,可以捲起來放進一根竹筒裡,所以得名“入筒細布”。

而以麻為原料,也能紡織出細麻布,一幅長約四丈的細麻布,重量不過數十錢,同樣能捲起來放進竹筒裡。

嶺表的細葛布、細麻布做成衣物穿在身上,吸汗不貼身又透氣,是“夏布”中的上品,早在漢時便被列為貢品,被稱為“越布”。

當然,這樣的好布均是人力精心紡織,價格不便宜,而黃州的布坊已經能用水力織機織出稍遜一籌的細布,但是考慮到運費,運到嶺表的黃州細布根本就沒有價格優勢。

價格差不多,質量卻稍差,這樣一來黃州的細布根本就競爭不過嶺表本地的細葛布、細麻布。

黃州出產的布匹之所以能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暢銷,其中一個原因是水路便利導致運費低得可以忽略不計,順流而下的貨船,不需要費什麼勁就能抵達中下游沿岸任何一個城池,而嶺表就不行,。

布匹的銷售前景一片黯淡,那麼別的呢?

黃州的另一暢銷“特產”是書籍和紙張,但問題是嶺表州郡多為半開化甚至未開化地區,教化未開所以文風不暢,沒那麼多讀書人需要書籍,所以書籍和紙張的銷路恐怕也不樂觀。

這兩樣不行,那麼羽絨如何?黃州因為雞鴨鵝養殖場眾多,所以羽絨也是一項大宗買賣,然而嶺表並不需要,因為這裡很熱。

用羽絨填充的衣物和被褥可以禦寒,可嶺表一帶大部分地區冬天不下雪,既然冷不到哪裡去,對於禦寒的需求就大大減少。

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嶺表有能和羽絨相媲美的東西——吉貝。

宇文溫知道吉貝即是棉花在這個時代的稱呼,中原罕見大規模種植,但此時的嶺表,吉貝卻是常見之物,還分為兩個大類。

“大王,草民調查過,嶺表交廣的吉貝分為兩種...”

李慧侃侃而談,他可是下了大工夫去了解吉貝,所以能說出個子醜演卯來:“一種叫做吉貝木,一種叫做吉貝草...”

李慧是第一次見到吉貝這種植物,所謂吉貝木便是樹狀吉貝(木棉),其樹高大如同尋常樹木,而開花結果之後,其花絮宛若絲綿,當地人收集起來去其籽後以之為絮,可用來填充衣物做禦寒之用。

另有吉貝草(棉花),植株矮小如花草灌木,其花絮去籽可以利用,兩種吉貝的用途都一樣,其花絮除了用作填充物,還能拿來織布,是為吉貝布。

嶺表各地均有吉貝布出產,尤其以崖州的吉貝布最為有名,據說漢時就有用吉貝紡織的“廣幅布”聞名中原,而吉貝布的特質和麻布、葛布有些不同,若以質量而言,要更好些。

所以銷路一直不錯的黃州布,想要在嶺表暢銷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可以說黃州布在嶺表遭遇了“水土不服”,恐怕不能如大家事前所料那樣,為商賈們帶來豐厚的利潤。

聽到這裡,宇文溫點點頭,開口問李慧:“水土不服,這四個字用得好,你們覺得黃州的作坊,除了玻璃和白瓷,該出產何等樣的貨物,才能在嶺表賺大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