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溫對王頍的說法不以為然,首先他不認為甯猛力會那麼單純,也不會認為自己在嶺南各地走上一圈,俚帥、洞主、豪酋們就激動得五體投地,從此忠心耿耿,心向中原朝廷,矢志不渝。
拜託,大家都是成年人,出來混靠的是能打、講義氣還有小弟多,其實關鍵是要有錢養小弟,所以說來說去都是利益,說“矢志不渝”這麼肉麻幹什麼呢?
“大王!在下只是擔心,日後嶺表有變,會有人藉此攻訐大王,說大王收受嶺表豪酋賄賂,故意縱敵,還為其張目以致禍亂嶺表!”
“寡人在嶺南時不亂即可,此種攻訐不過隔靴撓癢罷了。”
“大王,可記得後漢馬伏波故事?”
“馬伏波可沒有封王的阿耶在朝中幫他說話,呵呵。”宇文溫笑容可掬,之差沒大喊一聲“我伯父(阿耶)是宇文亮”了。
東漢初,交趾徵氏姊妹起兵反抗漢朝統治,年逾六旬的伏波將軍馬援主動請戰,率軍平定交趾後老將軍也病死軍中,馬革裹屍還。
然而有人向皇帝劉秀告黑狀,導致馬援的爵位被奪,遺體運回京城後,賓朋故舊都不敢去馬家弔唁,家人只能草草選了塊地將其埋葬。
問題出在哪裡?第一,馬援無意中犯了小人,小人挾私報復告黑狀。
第二,嶺表有很多奇珍異寶,有權貴見馬援派人往家裡運東西,以為是嶺表奇珍便想分些好處,結果因為被拒導致懷恨在心,待得有人誣告便落井下石。
馬援從嶺表送回家的不過是一種名叫薏苡的果實,能夠治療風溼,本身不值幾個錢,卻被人誣告說是搜刮嶺表珍寶,私藏家中。
權貴們群起攻訐說馬援用兵不當導致漢軍傷亡慘重、戰事不利,又搜刮錢財中飽私囊,眾口鑠金讓皇帝劉秀信以為真,導致一心為國的馬援無端受了猜忌,死後淒涼。
王頍以此為例勸諫宇文溫,就是因為宇文溫在嶺表搞出的動靜很大,黃州商賈在番禹大肆採購,無數奇珍異寶一車車往北運,這樣太惹眼了。
更別說宇文溫巡視各地,和當地俚帥、洞主大談石蜜等雙邊貿易,甚至許諾提供鐵器,這樣的行為,很容易讓政敵借題發揮。
“大王,杞王當然不會坐視有人以此為藉口攻訐大王,也許此事會被壓下去,但杞王為此要付出的代價,恐怕也不會小...”
王頍說得頭頭是道,宇文溫卻不為所動,他似笑非笑的看著對方,本來要施展毒舌,不過還是忍住了。
毛遂自薦的王頍,“入夥”時間很短,沒有資格進入宇文溫身邊的小圈子,參與討論核心戰略,不過宇文溫願意給對方機會,用紙上談兵的方式,展示其所說的“眼光”。
這位王三郎,在宇文溫面前可是大言不慚,自誇“胸有韜略”,又“通曉兵法”,雖然沒有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勇武,但領兵打仗也絕無問題。
如此自信心爆棚的人物,宇文溫其實有些不以為然,但他確實缺人才,所以讓王頍隨行,以便時不時考校一二,看看對方是不是真的有“戰略眼光”,或者聽聽對方的建議。
今日此時,便是他對王頍的一次考校,從結果上來看嘛...
“景文方才說了這麼多,無非是設了個陷阱等寡人趟...”宇文溫有些無聊的剔著指甲縫,“這陷阱太明顯了,轉入正題吧。”
王頍聞言有些尷尬,乾咳數聲後正色道:“大王!時不我與,在下建議,大王可效仿昔年陳霸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