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賺錢吶!種在山坡上,又不會和莊稼搶地盤。”宇文溫瞬間由稻農變成茶農,又開始長篇大論起來,“茶葉可能賣出好價錢,茶園也需要大量人手幫忙打理,寧使君,百姓除了要填飽肚子,還得賺錢養家不是?”
“農閒時,總不能老待在家打娃仔打婆娘,那就去茶園幫忙,茶葉春秋兩摘,剛好岔開農忙...”
宇文溫可是做實事的地方官,說起種田種茶樹頭頭是道,雖然免不了半桶水的嫌疑,但已經超過大部分州郡官了,繼承父職成為安州刺史的甯猛力,有豐富的農事經驗,如今也聽得入神。
甯猛力和建康朝廷的官員打過許多交道,見這些人大多是貪鄙之輩,除了索要賄賂、好處之外就只會誇誇其談,如今見著一位年輕有為的藩王,實在讓他頗為震驚。
陳軍完蛋了,是周軍接管了嶺表,而周軍主帥就是這個西陽王,甯猛力聽說宇文溫要巡視嶺表州郡並且會來安州,一開始還有些抗拒之心,不過得知對方的隨行人員後,卻不得不收起心思。
代表高涼馮冼氏的石龍太夫人來了,代表瀧州陳氏的陳佛智來了,而之前擔任陳國嶺南大都督的王猛也來了,這說明周軍在嶺表已經得到了強力支援,安州寧氏不服也要服。
其實是面服心不服,直到現在,甯猛力是真服了,不服不行。
陳佛智在一邊靜靜看著,甯猛力的表情變化他可是看得一清二楚,陳氏、馮冼氏、寧氏三家相互間往來頻繁,他很清楚這位寧氏當家人的脾氣,說好聽點就是直來直去,說難聽就是一根筋。
認定你是朋友,那就傾心相交,認定你是混蛋,理都不想理。
如今甯猛力在年紀如同兒子般的宇文溫面前,一副誠心誠意接受教誨的模樣,陳佛智不覺得是在裝,也就是說這頭犟牛服氣了。
不服不行,他陳佛智不也服了?
那日宇文溫入俚僚兵大營,站在轅門處的陳佛智忽然發難要將其砍了,結果事敗被冼夫人抓起來,雖得好友馮暄說情免去一死,但依舊身陷囹吾。
陳佛智原以為自己要病死獄中,就這麼完蛋了,結果宇文溫從番禹出發巡視、安撫嶺表各州時,又把他放了,還帶著一起去瀧州,那可是陳氏的地盤。
陳佛智以為宇文溫巡視各地只是走走過場,說些場面話,許下各種虛無縹緲的好處,然後拍拍屁股走人,結果對方一上來就要用不錯的價格收購石蜜,還鼓勵大家多種甘蔗做石蜜買賣,著實讓陳佛智大吃一驚。
其他的互惠互利買賣暫且不提,宇文溫還建議瀧州各地開墾梯田,不光動嘴皮子說,還帶來人實際操作,讓各地酋帥、洞主包括陳佛智大開眼界。
其實類似梯田的這種坡地水田形式,瀧州以及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出現,但人們一直以來都是實在沒有地而不得已為之,沒人想過要主動大規模開墾梯田。
結果宇文溫極力主張大規模推廣梯田,還給出了詳盡的維護方法,以及各種情況下梯田的產出狀況,大家頓時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而宇文溫每到一個州,除了大力推薦種甘蔗,就是不停地勸大家開墾梯田,增加糧食產量。
並且做出承諾,說新的官府會適當放寬鐵製品的供應,尤其開荒要用到的鐵製農具、工具,會優先提供,當然,前提是要服從,誰要敢熔鐵製兵,一經發現以謀反論處。
看得出來,這位周國的西陽王,是真心希望新官府和各地俚帥、洞主友好相處,是真的想要大家“一起發財”,至此,陳佛智是真的服氣了。
而現在,輪到犟牛甯猛力服氣了。
安州的地形和瀧州一樣多山地丘陵,如果真的能弄好梯田,那麼糧食產量的明顯增加是必然,這是宇文溫實打實的禮物,比什麼封官許願要強得多。
宇文溫在嶺表各地走上一遍,恩威並施,各地俚帥、洞主不說死心塌地,至少暫時不會有反叛之心,想到這裡,陳佛智不由得期待宇文溫為他們描繪的一個美好前景。
這個年輕人,說話應該算話,那麼,好日子也許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