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抵達南麓的咀山,麥鐵仗鬆了口氣,既是為自己順利完成帶路任務鬆了口氣,也是為自己有如此強勁的同袍而感到慶幸。
一千人,翻山越嶺花了半個月時間來到這裡,除了半路上因為意外身亡的幾位同袍,其他人都全須全尾的抵達目的地。
田寨主率領的捕奴隊就不說了,人家就是吃這碗飯的,而虎林軍能有如此表現,讓麥鐵杖頗為感慨:平日裡的苦練,果然沒有白費!
在山裡風餐露宿,這種苦他吃過,所以知道不是什麼人都能吃得了的,但虎林軍的將士就能吃這種苦,而主將田正月更是親自帶兵,偷襲洭口。
有這種強兵,再加上他這個嚮導,偷襲洭口怎麼能不成功?
李石磨捅了捅發呆的麥鐵杖,示意他看向一旁:“趕緊的,去許個願,不管靈不靈,反正沒壞處。”
旁邊的空地上,許多士兵在點燈,如今正是黃昏時分,點燈似乎理所當然,但士兵們點的燈有些特別,是天燈。
天燈又叫做孔明燈,用紙張和竹篾製成燈籠,然後在底部點起一塊松脂,片刻後燈籠被熱氣撐得鼓鼓的,慢慢向天上飄去。
這東西很好玩,也很吉利,放天燈時可以許願,祈禱上天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只是因為用到紙所以比較耗錢,往年百姓們放天燈都捨不得多放。
但現在不同了,黃州的紙很便宜,作坊又多,只要肯幹活就不會缺工錢,所以百姓們已經點得起天燈,一點就是數以千計的點。
上千盞天燈同時升起,那場面很壯觀,而後果也很嚴重,因為隨風飄走的天燈,落下後殘留的火焰會引發大火。
而現在,襲擊咀山山頂陳軍烽燧的周軍,就要用天燈縱火。
幾個天燈已經放了出去,隨著北風向著南方飄去,沒過多久天燈忽然燒了起來,底部燃燒的松脂隨即落了下去,他們的下方,就是山腳下的陳軍營寨。
然而這些墜落的松脂,無一落在陳軍營寨裡。
幾名義兵仔細看著落點,又放出一批天燈,不過這批天燈做出了調整,調整的當然是天燈自燃的時間。
這批天燈放出去不久依舊自燃,其上的松脂墜落,雖然距離陳軍營寨明顯近了些,但依舊無一命中。
然後是第三批共十個天燈放了出去,那幾名義兵繼續摸索自燃時間,而空地上坐著幾圈士兵,將早已準備好的紙張、竹篾組裝成天燈,材料很多,做出來的天燈絕對管用。
放天燈縱火,是黃州捕奴隊攻打山寨的一個招數,用起來很麻煩,需要有經驗的人來指揮,而所用天燈,當然和常見天燈不同:這種天燈能‘定時’自燃。
實際上是紙燈籠上有火捻,燒到末端時能把燈籠燒壞導致其墜落,根據火捻長度不同,燈籠‘自燃’的起始時間也會不同。
如何根據風向、風力調整火捻長度是門手藝,而此時的山頂上,就有許多這樣的‘手藝人’。
第五輪天燈放出去後,落下的松脂過半落入山腳陳軍營寨,又過了一會,火捻經過再次調整的天燈,被周兵放了出去,共計一百盞。
麥鐵杖親手放飛了一盞天燈,雙手合十,心中默默許願,祈禱上天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祈禱自己立下大功,封妻廕子。
順便祈禱山下的陳兵,死了之後早日投胎轉世做人。
黃昏的天空中,許多天燈從山頂分批升起,如同滿天繁星般十分壯觀,片刻之後紛紛冒起火光,無數燃燒的松脂向下墜落。
滿天繁星化作流星火雨落向地面,將下方的陳軍營寨點燃,點點亮光最後匯聚成火海,夾雜著濃煙和哀嚎聲,衝向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