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七百一十八章 決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一十八章 決斷 (1 / 2)

前車之鑑,發人深省,宇文溫在疑心重重之際,想到了個一人,要以其人的經歷,提醒自己要清醒,不然心態失衡之下接連出昏招,就會釀成大錯。

那是歷史上的天寶十四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起兵叛亂,訊息傳來,大唐天子李隆基的心態失衡了。

李隆基御宇天下數十年,駕馭人心、平衡各方勢力的功夫爐火純青,對於控制局勢有絕對的信心,大胖子安祿山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一條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獵犬。

卻沒想到這胖子居然敢造反。

按照李隆基的一番佈置,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即便要叛亂,成功機率會很低,因為各大節度使與其不對付,按說只要安祿山理智點就不會亂來。

但對方還是亂來了。

在幽燕之地叛亂的叛軍快速南下,穿過河北,逼近洛陽,因為天下承平日久,中原腹地根本就沒有什麼像樣的軍隊,於是名將封常清在洛陽組織百姓守城。

但倉促間組織起來的百姓根本就擋不住驍勇善戰的叛亂邊防軍,洛陽很快失守。

封常清退入關中的途中遇見帶兵佈防的高仙芝,兩人合計之後認為因為叛軍來得太快,所以當務之急是拖延時間,現在和叛軍決戰是不明智的,不如退保潼關,消耗叛軍銳氣。

結果李隆基因為安祿山叛亂,心態失衡,要把叛軍千刀萬剮,把安祿山抓起來千刀萬剮,一心一意要速戰,向天下表明他不容人任何宵小興風作浪。

所以,高、封二人的建議在他看來,就是心懷叵測。

最受信任的安祿山叛亂了,李隆基對武將失去了信任,他懷疑高、封二人有問題,於是聽信監軍宦官邊令誠的讒言,將二人殺死,自毀長城。

叛軍逼近潼關,李隆基以名將哥舒翰為帥,率領倉促拼湊起來的大軍駐守潼關,把來勢洶洶的叛軍擋在關外。

這個時候,河北各地已經有義旗起,各地義軍協助官軍收復失地,河北形勢為之一變,只要朝廷多守住潼關一段時間,河北就會再回朝廷控制。

屆時頓兵潼關的叛軍後路一斷,加上糧草不濟,必然不戰自潰。

但心態失衡的李隆基已經不相信武將,他對遲遲不出戰的哥舒翰也起了疑心,認為對方擁兵潼關卻不動,莫不是想學安祿山。

於是,在楊國忠的挑唆下,李隆基認為哥舒翰暗中和太子勾結,試圖發動兵變逼他禪位,於是不顧哥舒翰的再三解釋,強迫對方率軍出關,和叛軍決戰。

哥舒翰的軍隊是拼湊起來的,戰鬥力不行(相對叛軍),只是人數多罷了,守城(關)可以,野戰沒把握取勝,而且他本人之前因為中風,所以行動不便,根本就沒有多少精力指揮軍隊野戰。

唐軍這一出擊,正中叛軍下懷,輕易將唐軍擊敗,而潼關失守,關中再無屏障。

可以說,當安祿山叛亂時,是李隆基的一系列神操作,讓叛軍得以長驅直入,快速攻破潼關、拿下長安,使得本來可以很快平定的叛亂,變成了曠日持久的浩劫。

一個人本來是手背膿腫,結果在庸醫的治療下,變成全身潰爛。

這樣的教訓,宇文溫不敢忘,回想起這段時間以來,對身邊人的諸多猜忌、懷疑,宇文溫覺得再這麼下去,他大概會和李隆基一樣,把事情搞砸。

廢后、廢太子、廢皇子,然後清洗相關的文武官員,如此瘋狂的行動,會讓親者痛、仇者快,本來牢固的局面,必然會轟然垮塌,被有心人乘虛而入。

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若是精心培養了三十年的太子都不能信任,若是自己的兒子們都不能信任,那麼他還能信任誰?

江山將來交給誰?

事到如今,不管他暈厥的原因是久坐站起昏厥、低血糖休克,還是真患上了心腦血管疾病,亦或是有人投毒,都已經不重要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