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洛陽北,孟津,一身便服的宇文溫在港區一處酒肆喝酒,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他實際上是在聽酒客們聊天。? ?
兩京鐵路通車,意味著長安和洛陽之間的交通大有改觀,有錢人出行可以選擇乘坐火車,但是因為兩京線目前只開通客運,所以大宗貨物還是得走航運。
這是朝廷為了照顧航運業業利益而做出的決定,即便兩京之間通火車,都要給一個“緩衝期”,讓從事航運的船主有利益保障。
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這種“客運走鐵路、貨運走水路”的制度執行得如何,宇文溫覺得必須聽聽百姓的說法。
那就得微服出巡,到孟津來看看,聽聽過路旅客的議論。
這裡是洛陽最重要的航運港口,無論是貨運還是客運,每天都有大量船隻進出港區,也有大量旅客經過這裡。
港區各家茶肆、酒肆、食肆生意興隆,少不了天南地北的過客。
為了防止地方官特地組織人手來這裡演戲,宇文溫提前做了相應佈置,確保今日來這裡看到的都是正常旅客,而不是一個個“演員”。
然而現在酒肆裡酒客們議論的卻是益(州)岐(州)鐵路,而不是兩京鐵路有沒有人私自運貨。
益岐鐵路,指的是益州成都到岐州洛邑的鐵路,即“蜀道”之鐵路版,修了三年,於今年春末建成通車。
這條鐵路,是關中入蜀以及蜀地入關中的新要道,取代了自古以來的棧道,全長約一千四百里,火車走完單程(包括沿途停靠站點加煤加水、上下客),按官府公佈的時間是三十小時。
若是以往,從成都到洛邑,步行走完得月餘。
顯而易見,益岐鐵路的建成通車,讓蜀地和關中的距離瞬間拉近,按著以往大家步行出遠門、一日走四十里的速度,成都彷彿就是長安城外七八十里處的一個縣城。
自古以來,讓人望而生畏的蜀道,如今彷彿變成平坦大道,讓人幾乎驚歎之餘又有些不敢相信。
那麼多崇山峻嶺,那麼多山谷溝壑,卻被鐵路一一穿越,酒客們難以想象這條鐵路到底是怎麼修出來的。
有酒客說,“聽說”朝廷為了修這條鐵路,採用“人祭”,每到一處險要之地,就要用人來祭山神,換得鐵路平安透過。
人祭的數量之多,以至於每一根枕木下,都是一條人命。
那名酒客說道:“一里鐵路,據說用枕木七百根,那一千四百里長的鐵路,就是.....就是差不多一百萬根,所以呀...”
說著說著,他的聲音壓低:“所以呀,搞不好為了修這益岐鐵路,祭了差不多一百萬人呢。”
有人反駁:“扯談吧,一百萬人,祭了這麼多人,那不得朝野譁然,朝廷那能做出這等事情來。”
透露內幕訊息的酒客訥訥:“我這不是聽說嘛...”
又有人插話:“我聽說呀,不是給山神祭活人,而是用小麵人替代,只是捏麵人的時候,得劃破手指給麵人沾點血,而且這麵人裡得有餡,豬肉餡。”
旁人聞言覺得奇怪:“豬肉餡?為何是豬肉餡,而不是羊肉餡?”
做麵人替代活人,還要沾點人血,這有道理,至於為何肉餡要豬肉,大家就不理解了。
訊息透露者兩手一攤:“你問我,我如何知道,興許是施法的道長有計較,外人哪裡知道。”
旁人又問:“施法的道長?為何不是高僧來施法?”
“別問我為何如此,我也是聽來的。”
宇文溫聽得這種不靠譜的所謂“內幕訊息”,有些哭笑不得,益岐鐵路的修建,確實填進去不少人命,但那不是人祭,而是施工過程中各種意外造成的人員傷亡。
用一根枕木等於一條人命來形容的話太誇張了,但用一里鐵路就有一條人命來形容卻毫不過分。
本來是工業時代才能完成的大型工程,在這封建時代完成,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也虧得有猛炸藥、烈炸藥以及各類蒸汽機械的幫助,否則填再多人命都不可能修出這條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