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本該陽光燦爛,但此刻的黃州地區卻是烏雲密佈,太陽不見了蹤影,天地間一片昏暗,狂風大作之際,天空中電閃雷鳴,大雨傾盆。
狂風暴雨來襲,西陽城籠罩在水霧之中,而全城最高建築雲霄閣,在狂風暴雨之中形單影隻。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高聳的雲霄閣,就是秀於林的那根“木”,此刻承受著狂風的不住“推搡”。
天氣有變,雲霄閣暫停營業,但並未人去樓空,樓頂景觀臺上,許多身著道袍的道士站在玻璃窗旁,看著外面的電閃雷鳴,聽著狂風的呼嘯聲,感受著樓閣的搖搖欲墜。
大風之中,由鋼筋水泥建起來的雲霄閣,竟然在微微搖擺。
這種現象,隨著樓層的增高而越來越明顯,在最頂部的景觀臺上,人們都能感受到腳下樓板隨風微微搖晃。
但沒人當一回事,道長們淡定的觀察四周情況,又有身著工作制服的人在忙碌著,忙著操作奇奇怪怪的儀器,忙著做記錄。
風,有力量,能夠作用於船帆,讓沉重的船隻前進,船帆面積越大,風的力量就越大,以至於輕易推動萬斛大船移動。
所以,風同樣能作用於其他物體,施加巨大的力量,物體的受風面積越大,承受的風力就越大。
號稱“天下第一樓”的雲霄閣,位於長江北岸,江岸本來風就大,高高的雲霄閣宛若一面巨大的船帆,經常承受巨大風力,
一旦建築結構承受不住風力,就會出現裂痕,若承重梁出現問題,整座樓就會垮塌。
這就是盛名之下的重負,如果雲霄閣被狂風摧毀了,就會變成天下第一的笑話。
五莊觀的道士們,對於各“科學領域”都有研究,自然不會忽視風力的作用,而工部的技術人員們同樣對建築物防風十分重視。
譬如在崇山峻嶺之間架設鐵路橋時,山谷風有時會猛然增大,所以鐵路橋不僅要承重,還得注意抗風。
若一味的強化結構,雖然確保了強度,卻造成了結構浪費,所以如何以較低成本達到設計目的(抗風),一直是建築工程師們的研究重點。
這樣的研究持續多年,所以建築師們積累了豐富的建築抗風經驗和相關知識,所以雲霄閣的設計,無論是道士還是工程技術人員都出了大力。
現在,雲霄閣不僅是一處豪華酒樓,同時也是建築工程學、風學等學科的實驗場所,每當狂風暴雨來襲、雲霄閣停業之後,五莊觀的道長們,還有建築等行業的技術人員們,會坐鎮雲霄閣,開展各類試驗。
並且藉助各種裝置進行觀測,積累實驗資料。
此時,人在樓底藉助儀器觀測樓頂的擺動幅度,有人在高、中、低三個樓層測量風速,有人在樓層中的測量間裡用儀器觀察雲霄閣各主要承重梁的細微變化。
又有人在各樓層的窗戶處測量玻璃窗的形變,測量迎風牆的形變。
還有人乘坐升降梯,檢查大樓擺動是否會對升降梯的安全執行造成影響。
雖然雲霄閣已經停止營業,但內部的熱鬧程度不亞於正常營業時間,大量道士和技術人員冒著雲霄閣被風摧毀的危險,抓緊時間做觀察、做各種實驗。
這樣的情形,自雲霄閣建成營業以來已經屢見不鮮,所以此刻留在樓上聽候道長、技術員調遣的侍者們見怪不怪,也很淡定。
這種時候站在搖擺的高樓上,聽著外面狂風呼嘯,聽著窗戶“咯吱”作響,說不怕是假的,但是大家見著這些道長、技術員如此不當一回事,心中的不安也就漸漸消散了。
大家應聘來雲霄閣做事,上班前就有人告知各種注意事項,其中就包括下大雨時樓會搖擺,還會被雷劈。
但是,雲霄閣已經做了萬全準備,包括避雷針在內的防護措施齊全,所以沒什麼好怕的。
一名侍者看著手裡的故事書,又看看外面的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想了想,低聲和同伴說:“哎,這情景,你想到了什麼?”
同伴沒好氣的說:“我想下班回家睡覺。”
“別,這種時候,可比在遊樂場做過山車刺激,對吧?”
“哎呀你這嘴巴莫要亂講話了。”
“不是,我不是亂講,這書你看過吧....”侍者將手中的書展示給對方看,又說:“你看,此情此景,像不像是裡的主角在渡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