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淅瀝瀝,滋潤萬物,長安城一隅,鐵道上停著一列火車,旁邊月臺上,身著便服的宇文溫扶著尉遲熾繁登上火車,進入“專車車廂”,坐好。
不一會,火車頭響起汽笛聲,隨後列車開始緩緩移動,速度漸漸加快。
鐵軌之間接頭留有間隙,列車車輪碾過發出撞擊的聲音,因為車輪多,間距又相等,所以發出的聲音節奏是重複的“況且、況且...”
這單調的聲音,是新時代的脈搏聲之一,宇文溫把視線從窗外收回,看著身邊的尉遲熾繁,笑道:“這聲音一響起,就彷彿回到了西陽。”
尉遲熾繁點點頭:“是呀,西陽城裡的軌道馬車,可是天下獨一份呢。”
“那已成往事,西陽城裡的軌道上,跑著的是火車頭拖曳的車廂,不再有馬車了。”宇文溫說著說著,將案上的茶杯拿起,放到嘴邊輕輕抿了一口茶。
黃州西陽,是他夢想起飛的地方,有許多項“第一”,其中就包括“公共軌道交通”。
這個時代的第一條鐵路,是鄂州大冶到夏口的鐵路,其上跑的是有軌馬車,而第一條城內公共交通鐵路,誕生在黃州西陽。
黃州西陽城內的有軌馬車,為居民出行帶來了便利,鐵軌和一個個車站是西陽有名的“地標”,西陽城內的男女老少,可以說絕大部分都乘坐過有軌馬車。
有軌馬車見證了西陽的“起飛”,現在,有軌馬車的輝煌結束,火車出現了。
西陽城內的有軌交通,已經“火車化”,小功率的火車頭,拖曳著一列列車廂行駛在城內軌道上,雖然帶來了濃煙滾滾,卻也讓軌道交通的速度提升,無論是運貨還是運人,效率都提升不少。
相關技術,現在已經引入長安,不過這軌道列車卻不對外開放,僅用於長安火車站的建設。
一條橫跨長安東西的鐵道,前不久建成通車,其上行駛的小火車,負責從城外將大量建築材料運到城中火車站(南站)的建設工地,這可比用四輪馬車運輸高效得多。
與此同時,進出建築工地的工人們,也可以乘坐小火車代步。
所以,宇文溫和尉遲熾繁乘坐的“專列”,實際上就是普通的工地通勤車廂,設施簡單,只是因為今日帝后要乘坐,所以臨時加了一些裝飾。
因為鐵道沿途建起了圍牆,所以除了“道口”外,沒有行人、牲畜頻繁橫穿鐵路的情況,火車行駛時不需要頻繁拉響汽笛。
宇文溫和尉遲熾繁坐在列車上,彷彿又回到了當年,回到西陽有軌馬車正式開通時的那一天。
萬事開頭難,鐵路和南北走向的道路交錯,交錯處的“道口”,此時還未建好複道(立交橋),所以當火車行駛時,會對城內的南北交通有影響。
這一切,到明年上半年會有改觀,因為計劃中的那幾條複道,明年上半年就會陸續完工。
尉遲熾繁聽著宇文溫的講解,看著窗外“移動”的住宅區,有些好奇的問:“不是說沿途各坊已經拆遷了麼?怎麼還有這麼多民宅?”
宇文溫回答:“那是火車站及鐵道施工人員的家屬區,火車站及鐵路建設工程持續數年,施工人員的家小都住在這裡,方便團聚,這是為了穩定人心。”
“工程一開始,就不能停下來,過年亦是如此,所以為了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官府特地將施工人員的家屬都接來長安居住,讓大家能夠安心工作。”
“等到火車站建成了,站內工作人員數量肯定不少,所以屆時也會建設家屬區,方便工作人員就近上下班的同時,避免他們和家人兩地分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