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五百七十四章 距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四章 距離 (2 / 2)

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

數百年時光流逝,雖然沿途地名有所變化(譬如敦煌變鳴沙),但絲綢之路的線路(南北兩道)基本不變,

中原朝廷要經略西域(磧西),敦煌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據點,即將討伐西域諸國的軍隊,會在敦煌聚集,厲兵秣馬,等候時機出征。

大軍凱旋迴師時,也要經過敦煌,帶著勝利和榮耀,返回長安或者洛陽。

尉遲融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擁有這份榮耀,實習抽籤抽到磧西,自然就不會當做是簡單的實習而已。

很明顯,在磧西作戰必然依靠騎兵,不然靠著步兵的兩條腿行軍,必然渴死在茫茫大漠之中,如此一來,配備火炮的隊伍就不能打頭陣,追逐、尋找敵軍主力的重任,還得落在驍勇善戰的騎兵身上。

騎兵作戰,帶兵將領的能力至關重要,不但要判斷敵軍動向,還要有勇有謀,既要避開敵人可能佈下的埋伏,還要迂迴、尋找對方的破綻,然後直擊要害。

這種戰法,才是尉遲融熟悉的戰法,因為敵人沒有火器,所以他不需要擔心策馬衝陣時,被鳥銃一銃擊殺。

相反,因為官軍騎兵普遍裝備“六響子”還有“轟天雷”,騎兵作戰能力大幅增加,只要戰事一起,自己又有能力加上運氣不差,就一定能建功立業。

尉遲融想到建功立業,就想到遠在家鄉的妻兒,他和同學們一樣,熱切盼望著朝廷開疆拓土,以便大家有機會馳騁沙場,立下戰功,封妻廕子。

然而,敦煌(鳴沙)距離中原(長安)真的很遠,三千餘里的路程,邊疆軍情傳到長安大概要七八日,正常出行,單程要走上兩個月。

鳴沙一帶多為荒漠、戈壁,本地糧草供應不足,無法支撐大量兵馬長期駐守,所以一旦邊疆有事,需要朝廷調集隴右或者關中兵馬增援。

朝廷派出的大軍抵達鳴沙,少說都要走上兩千餘里路,沿途糧草消耗不低,而要繼續開展對西突厥的作戰,還得消耗更多糧草。

雖說就食於敵可以解決後勤問題,但磧西諸國是朝廷要拉攏的物件,所以不能壓榨太過,這就導致將來對西突厥用兵時,官軍(騎兵為主)貴精不貴多,必須儘可能速戰速決,不然後勤撐不起。

在磧西地區征戰,光靠官軍不行,還得依靠諸如鐵勒契、薛延陀部等“協從軍”,但尉遲融覺得這些“協從軍”未必靠得住。

若是打順風仗還好,一旦打硬仗,這幫協從軍的意志未必堅定,要是出問題,那可就不妙了。

想著想著,他看向東面,看著東面的遼闊天空。

連線長安和鳴沙的電報線,歷時近三年,總算是接通了,而連線朔州和長安的電報線也通了。

身處鳴沙的尉遲融,透過軍郵向朔州發電報,向妻子報平安,而今日一早妻子的電報也來了,說家裡一切平安,一來一回,不過三日間隔。

電報線,將鳴沙和中原之間的距離大幅縮短,訊息往來只在瞬息之間,那麼,可以避免糧草消耗、快速調兵的鐵路,何時能連線長安和鳴沙?

等鐵路一通,朝廷可以在鳴沙駐紮大軍,輕輕鬆鬆和西突厥爭奪磧西,屆時,能夠投入的兵力不再是數萬,可以是十餘萬,甚至二十餘萬。

想到這裡,尉遲融只覺全身都是幹勁,他還年輕,而朝廷的實力還在快速增長,中樞和邊疆的聯絡越來越密切,交通也越來越方便,所以...

將來多得是建功立業的機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