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值不值錢?當然值錢,所以你想想,六百文買一瓶救命特效藥,有最多可達三次的救命機會,誰家不捨得出錢?”
“就算這藥避光儲存也得一年一換,誰會不捨得買?”
宇文溫說得頭頭是道,陳媗十分認同,老人很容易有胸悶、心悸甚至心絞痛的毛病,花六百文買一個活命的機會,這可是再划算不過的事情。
不光皇后為父母、她為母親備下這種特效藥,德妃蕭氏也給其母備下“硝酸甘油”,因為這種藥確實效果顯著。
自去年問世以來,時不時有成功救活發病病人的病例,所以如今到處都在傳,說這藥是“救命神藥”。
陳媗覺得“硝酸甘油”既然被譽為“救命神藥”,每片一百文,會不會太“賤”了?
她認為,為了“發明”這種神奇的特效藥,藥廠恐怕花費了不菲的錢財,按著一瓶賣六百文的價錢(還不是出廠價),之前投入的研製成本,何時才能收回來?
面對陳媗的疑問,宇文溫只說“薄利多銷一樣賺錢”,卻沒把真正的秘密說出來。
硝酸甘油,又稱硝化甘油,宇文溫當然知道這玩意的本來面目:即是治療心絞痛的特效藥,又是烈性炸藥。
正如苦味酸最初是作為黃色染料出現的那樣,硝酸甘油最初是以藥劑的身份出現,後來由於意外,化學家們才發現這玩意的脾氣暴躁,是烈性炸藥。
所以,硝酸甘油/硝化甘油,是集善(救人的特效藥)惡(殺人的炸藥)於一身的化學品,可以說,這東西是善是惡,完全在使用者的一念之間。
先前,宇文溫苦苦追求烈性炸藥,他並不知道苦味酸如何製作,就記得硝酸甘油/硝化甘油這個名詞,所以為此投入人員和資金進行研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圓夢”。
然而,這東西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不簡單。
硝酸甘油,顧名思義就是用硝酸處理過的甘油,所以要製作硝酸甘油,首先得有甘油,然後有硝酸。
為了獲得甘油和硝酸,大量技術人員花費了近二十年時間,然而即便有了這兩種玩意,硝酸甘油依舊做不出來。
無論是把硝酸加到甘油裡,還是把甘油加到硝酸裡,無數次實驗失敗的結果表明,硝酸甘油的合成,並不簡單。
於是,又經過無數次實驗,經過無數次爆炸、失火,技術人員付出了血和淚,才終於突破了技術障礙,實現了硝酸和甘油的“聯姻”。
這麼多年投入的鉅額費用,想要靠“救命神藥”的薄利多銷來回本(短期),當然是不可能的。
硝酸甘油的用法,全在宇文溫的一念之間,他很快做出了選擇。
硝酸甘油的“善”,應該造福百姓,那麼就要儘可能降低硝酸甘油藥片的售價,儘可能讓更多的人買得起這種特效藥。
所以,一百文一片(最終售價)的硝酸甘油藥片,對於生產廠家根本就不盈利,甚至還有點虧,於是這種藥賣得越多,藥廠就虧得越多。
那麼,收回研發成本及盈利的重任,就讓作為烈性炸藥的硝酸甘油來承擔。
宇文溫想到這裡,高興得哼起小曲來。
且不說軍事,就說工程爆破都需要大量猛炸藥/烈性炸藥,苦味酸受限於靛藍的產量,所以年產量增加速度總不夠快,明顯影響各種大型工程的施工進度。
現在好了,“炸藥圈”有一個新人“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