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五百二十七章 明德少年歡樂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二十七章 明德少年歡樂多 (1 / 3)

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火輪船船隊正在航行,這些機帆兩用的蒸汽船上,搭載著天子御駕及隨行人員,從遼口出發,前往幽州燕津。

如今是深秋,結束遼東之行的宇文溫,身處當中一艘船上,和兒子宇文維民、宇文維禮詳談。

宇文維民、宇文維禮已達到這個時代男子從軍的最低年紀,正如其他年輕人一樣,血氣方剛,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說起馳騁沙場,那叫一個神往。

而現在,他們和父親談起漢末三國,確切的說,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在兩個“不正常人類”的努力下,章回體《三國演義》穿越時空來到這個時代,作者名諱依舊是“羅貫中”,因為“還原度”極高,所以《三國演義》很快就流傳開來。

宇文維民、宇文維禮是《三國演義》的忠誠讀者,看得入迷,對其中的英雄人物及事蹟爛熟於心,所以,現在和父親討論一個問題:

劉先主入蜀,讓常山趙子龍坐鎮荊州,會不會更好些?

趙雲字子龍,銀槍白馬,智勇雙全,那攻防兼備的“百鳥朝凰槍法”,打遍天下無敵手,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殺透曹軍重圍,護得後主平安脫險,其長坂坡救主的故事,可是膾炙人口。

宇文維民、宇文維禮作為趙子龍的“迷弟”,覺得若當年是趙將軍守荊州,斷不會被東吳碧眼兒偷襲成功,如此來,劉先主三興漢室便可成功。

這種觀點,讓宇文溫想起了“當年”,當年他也是這般年紀,也是趙雲的“迷弟”,也覺得劉皇叔若是讓趙雲守荊州,那就不會有後來的大意失荊州。

為此,他還和好友們熱烈討論過種種可能,那種“中二少年揮斥方遒”的氣勢,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面對兩個兒子幾近於不容置疑的觀點,宇文溫決定採取迂迴策略進行反駁。

趙雲是許多三國愛好者(年輕人)心中排前三的偶像,年輕、英俊、武藝高強又會動腦子兼之忠義無雙,這就是愛好者心中趙雲的形象,如果他直接和兒子說趙雲這不行、那也不行,必然會激起兒子的逆反心。

所以....

“荊州,是劉先主起家基業,不容有失,趙子龍即便能當大任,卻不是最優先的人選,你們知道為何?”

不等兒子回答,他自問自答:“是因為桃園三結義,劉先主為長,關雲長排第二,張翼德排第三,劉先主的左臂右膀自然是兩位義弟,荊州如此重要,卻繞過二弟、三弟託付他人,你讓關、張二人如何想?”

宇文維民先質疑:“可是,關雲長過於自傲,這是性格弱點,果不其然為宵小所趁,劉先主不會不清楚義弟的性格,而張翼德勇則勇矣,坐鎮一方不合適,所以不該趙子龍守荊州麼?”

“你們看到的是打仗,而劉先主考慮的是全域性,鎮守荊州要地非同小可,若舍文武雙全的關雲長不用,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不信任義弟,那麼,關雲長除了以死明志,還有第二條選擇麼?”

宇文溫的說法,讓宇文維民和宇文維禮不知如何反駁,因為他們能理解父親所說的意思。

桃園三結義,三兄弟形同手足,兄長離家,卻不讓二弟或三弟留守,說輕了是另有任用,說重了就是信不過義弟。

以關雲長那高傲的性格,大概真的會以死明志。

宇文溫見兒子無話可說,又趁熱打鐵:“其實關雲長敗亡,關鍵不是被人偷襲荊州得手,若那國舅糜芳沒有叛變,荊州局勢也不會再不可挽回,你們說,事前誰能想到糜芳身為國舅,居然會投敵?”

“糜芳糜竺兩兄弟,早在徐州時,就大力資助劉先主,送兵馬送錢糧,還將妹妹嫁給劉先主,從那以後即便顛沛流離、輾轉四方也不離不棄,劉先主能想得到妻兄居然會在關鍵時刻投敵?”

說到最後,宇文溫開始帶節奏:“你們有沒有想過,糜芳為何會如此選擇?”

見兒子搖搖頭,他回答:“性格,決定了一個人在關鍵時刻的選擇。”

“糜竺貴為國舅是沒錯,可當吳軍突然壓境時,他的選擇只有兩個,一個是竭盡全力守城,很大機率城破身亡,小機率守到關雲長回師來救。”

“另一個選擇,就是投降保命。”

“可能你們認為,只要主將整頓兵馬,閉門死守,就一定能守到己方主力回師,然而,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