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面臨著諸多技術問題,火車的研製一直不順,幾乎是同時研製的火輪船早已實用化,又從明輪推進改良到螺旋槳推進。
當火輪船在江河湖海里歡快跑著的時候,火車依舊在夏口城外實驗鐵路上蹣跚學步。
但是,隨著火輪船不斷改良而完善的蒸汽機技術,已經可以用於火車的改進,在船用蒸汽鍋爐基礎上“小型化”的車用蒸汽鍋爐,在今年開春已經有了原型機。
與此同時,隨著冶金技術和製造工藝的進步,更輕、更耐用的車用汽缸已經被技術人員製造出來,一系列技術進步的成果,都用在新型號實驗火車身上。
房玄齡掏出懷錶看看時間,如今是下午十八點,遠處,傳來了機械的轟鳴聲。
眾人抬頭望去,只見實驗鐵路西端,出現了一道不停移動的煙霧,定睛一看,是一列軌道車正在緩緩前進。
軌道車前端,是一個噴著濃煙的車輛,這車輛更像是一個裝著輪子的臥式鍋爐,呼赤呼赤吐著濃煙,拖著後面八節車廂向前走。
坐在涼棚里長凳上的人們都站起來,掏出各自的懷錶,看著漸漸靠近的火車,又看看懷錶上的時間。
當火車緩緩經過涼棚前時,房玄齡根據火車走完這一圈的起止時間,很快心算出火車的平均時速,隨後走上前,和火車“並肩而行”,向車上“司機”問話:
“鍋爐情況如何?”
司機,即掌管蒸汽機之人,也就是火車的“車長”,此時位於車上駕駛室內的“司機”探出頭,大聲回答:“回參軍,鍋爐一切正常!”
“水溫如何了?”
“水溫正常!”
“蒸汽壓力呢?”
“蒸汽壓力也正常!”
房玄齡就這麼走著,和走在鐵軌上的火車“並肩而行”,其他技術員也跟在旁邊,看著這列正常行駛的火車,喜形於色。
實驗火車,拖著八節車廂,以平均時速十五里的速度,在實驗鐵路上持續繞圈繞了一晝夜(停下加煤、補水的時間不算在內)。
鍋爐正常,車體正常(至少看上去正常),這意味著實驗火車的耐用性達到了預期目標。
而平均時速十五里,意味著實驗火車的行駛速度和成年人步行速度差不多。
這樣的速度,連馬拉軌道車都比不過,根本就沒有實用化的意義。
房玄齡看看左右,見大家點點頭,隨後大聲向火車上的“司機”喊道:“現在開始,加煤,加煤全力行駛!”
“得令!”
“司機”應諾之後,招呼“司爐”開始加煤。
爐火越燒越旺,火車咆哮起來,噴著濃煙和蒸汽,移動速度漸漸加快。
房玄齡等人,一開始還能和火車“並肩而行”,不久,就得加快腳步才能跟上,再過一會,就得小跑。
然後是快跑。
一群人快步跑著,勉強跟上火車行進的速度,跑了一會,體力實在撐不下去,於是紛紛停下腳步。
房玄齡看著繼續快速前進的火車,激動地差點歡呼起來。
蹣跚學步了二十多年的火車,經過無數人的努力改進,此刻如同蹣跚學步的幼童,終於邁開步伐,奔跑起來。